第468章 還沒設計?那你說個毛!(求發電)(第2/4 頁)
的第一款晶片,用於c&c08交換機上的ASIc晶片。
到了2009年的時候,U8800就已經用上了第一代手機Ap晶片K3V1。
在明年,四核Ap晶片K3V2問世。
只是說,如今的樺威晶片沒啥名氣,直到麒麟晶片問世。
他們也只能自己設計,然後委託生產。
沒有晶片生產線,也只能這樣受制他人。
今年,樺威營收將突破兩千億元。
客套過後,仁總開門見山地說道:“郝總,你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樺威公司,向貴公司在光刻機技術上取得的突破錶示衷心的祝賀。”
他的語氣中帶著由衷的敬佩,“我此次拜訪,主要是希望能與貴公司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郝強微笑著點頭回應:“謝謝仁總,我們公司也一直在尋找優質的合作伙伴,很高興能有機會與樺威展開合作。”
仁總繼續說道:“非常感謝郝總給予我們這個寶貴的機會。
實不相瞞,長期以來,我們的晶片製造一直依賴於外部代工。
我冒昧地問一下,不知道貴公司的光刻機是否考慮對外銷售呢?”
郝強搖頭,坦誠地回答:“仁總啊,光刻機作為我們公司的核心技術,目前並沒有對外銷售的計劃。
不過,我們可以為貴公司提供晶片設計和代加工服務。”
仁總聽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問道:“嗯,不知貴公司的晶圓目前是什麼價位呢?”
“每片15萬美元!”
郝強直接給出了答案,但隨即補充道,“不過目前我們並不打算直接出售晶圓,而是專注於晶片代工和成品晶片銷售。”
“嘶——”
仁總聽到這個價格,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這個價格背後所代表的技術含量。
考慮到11N的純度,領先其他巨頭幾代,可以製作世界頂尖的晶片,這個價格似乎也就不那麼令人吃驚了。
如果真是這個定價,沒有哪家手機廠家用得起。
同時,一個現實的問題隨即浮現在仁總腦海中:儘管樺威在晶片設計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但目前他們還沒有能力設計出28nm以內工藝製程的晶片。
沒有光刻機,永遠受限他人。
就在仁總思緒萬千之際,郝強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仁總,我理解樺威對於晶片自主生產的渴望。
我們不賣光刻機和晶圓,並不是針對樺威,而是對所有公司都不賣,不管出多少錢。
對於國內公司,我們願意以優惠價出售晶片或代加工晶片。
對於樺威公司,量少,可以打9折優惠;
需求最大,最多85折優惠。
我們的晶圓良率還算不錯,買晶片成品的話,其實貴不了多少,每顆頂尖手機處理器約為1500元。
半年後,會進行市場情況進行調價。
或者說,相應的手機年銷量及處理器採購量達到一千萬、五千萬甚至一億顆以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降價優惠。
說實話,我也希望咱們國內企業能在國際上佔據競爭優勢。”
手機處理器的晶圓面積比較小,以14nm工藝製程為例,一顆處理器的面積約為100平方毫米。
按照未來科技集團的良率,一片12英寸晶圓可以切割出約500顆合格的手機處理器。
按照郝強制定的價格策略,每片晶圓產出的晶片總價值約為75萬元人民幣(摺合11萬美元)。
這麼算的話,一片晶圓的定價就不足5萬美元了,遠低於他剛才所說的15萬美元。
所以,做手機晶片,只能廉價賣。
但手機晶片需求量大啊。
若不然,真的沒有哪家手機廠商用得起。
定價1500元的手機處理器,再算上調變解調器、音訊、儲存控制器等晶片,晶片總成本那就多了。
當然,高階手機通常使用效能更強的處理器,導致處理器成本比例相對更高。
這樣下來,手機總製造成本就超過四千元了,出廠價六千五百元起,終端售價那得七千五百元起!
處理器成本佔比太高了!
以市面上一款售價8000元的高階手機為例,其處理器的採購價格通常在80-145美元之間(約550-1000元人民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