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蓄力中的大招(第1/2 頁)
後周。
柴榮正與張永德討論國事。
張永德娶的是郭威的女兒,柴榮又是郭威的養子,所以張永德便是柴榮宗法上的姐夫。
又是皇親國戚,又是禁軍統帥。所以柴榮討論國事的時候幾乎都會把張永德叫上。
柴榮嘆道:“晉陽一戰可惜未能拿下北漢,南方的吳國倒是凱歌頻奏,地盤越來越大,國勢越來越強。如此此消彼長下去,不是辦法。”
張永德偷看了眼柴榮,見他眼眶發黑,臉色暗沉,可見是幾天沒有好好睡了。“北兵強健,而南人軟弱,只要我們積攢一下錢糧,南朝半壁江山,還是我們大周的。”
柴榮笑了笑,有些惋惜的道:“可惜我大周的猛將史彥超戰死了,世間再無史彥超了。”
張永德只好安慰道:“沒有史彥超,還有王彥超、李彥超,我大周猛將如雲。”
柴榮被他逗樂了,因為後周的武將中,還真有王彥超。
“這次征討北漢,暴露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方兵將靠不住,還得訓練禁軍,強幹弱枝,才是要緊。”柴榮思路很清晰,提出了一個想法。
張永德很認可,柴榮想要整頓一下殿前司諸軍,另外徵募一些壯士補入軍中,便詢問張永德可有推薦的將領。
“高平時,有一小將,建議臣將騎兵分為兩翼,分進合擊衝擊北漢軍陣,這才破陣,我看此人有勇有謀,是個將才。”張永德將那日情形又細細說了一下。
柴榮來了興趣,問道:“此人是誰?”
“乃是趙弘殷的第二子趙匡胤。”
柴榮覺著很合適,整頓禁軍不能用老將,因為將領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都是熟人,面上不好看。而且趙弘殷忠正體國,是一員老將了,在此次高平之戰,也立下了功勞,此次提拔他的長子,也正可以示恩。
於是趙匡胤被破格提升為殿前都虞候,負責禁軍的整頓,對侍衛司馬步軍進行裁汰老弱、選拔精銳。又對殿前司諸軍進行了擴編,徵募各地強壯勇武計程車卒。使得殿前司諸軍成為了後周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趙匡胤此時當然沒有奪位的想法,是一點也沒有。不過作為武將之後,他也深諳為官之道。在去年,他加入了後周武將們建立的義社,與諸多大將們結成了兄弟。
今年整頓禁軍,他又藉此機會,培養了一大批中下級軍官,成為了他的親信,從而培植起了自己的勢力。
杭州。
錢弘佐也正在發愁,許氏近來愈發乏力,茶飯不香,太醫們看了也說沒什麼大礙。但是許氏的身體卻是肉眼可見的衰弱下去,錢弘佐懷疑是切除了石癭帶來的問題。
按道理,如果在21世紀,甲狀腺全切後,需要終身口服甲狀腺製劑,但是在古代,哪有這些玩意,只能靠身體硬扛。
到了十月,許氏已經臥床不起,氣若游絲,藥石難醫。
錢弘佐親侍湯藥,衣不解帶,可是孝心再大,終究無力迴天。
十一月初三,太后許氏薨。
錢弘佐傷心欲絕,輟朝七日,多日不曾飲食。經臣子們反覆上書勸諫,這才勉強進食。
許氏去世後,很多原先不方便做的改革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翌年(955年)錢弘佐下旨,“嗣後私商發行交子布票(一種面值以絲綢\/布匹為數量的券票),皆呈鈔部備檔質庫,私發鈔券者家財充公東主流千里”,即將市面上所有的商人發行的交子、布票等能充當貨幣的票券都納入監管,發行必須備案,並且在鈔部存入質庫錢\/布匹。
透過限制私鈔,商人們開始更多使用官票,就連海外貿易都有開始用官票的。
但是表面上的風平浪靜,不代表水面下沒有暗流湧動。商人地主們愈發喜歡囤積銅錢,將成箱成箱的銅錢鎖入木箱中,埋到地下存起來。
還有人將銅錢拿去熔了後做成器皿,器皿賣出的錢要比消耗的銅錢多,這就形成了利潤,驅使更多人開始幹這熔錢鑄器的營生。
各地市舶司也時有彙報,各港“有倭商載金銀至,易以銅錢歸國”,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市面上的銅錢愈發減少。
鈔部每年都要鑄五十萬貫以上的銅錢和印製等量的官票,但市場上還是產生了錢荒,兩浙的貨物堆積如山,百姓們手中卻沒有銅錢可以交易,只能以物易物。
錢荒還帶來個問題,那就是官票的貶值,由於市面上缺少銅錢,越來越多的人去錢行兌換銅錢,這就使得原本等值的官票逐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