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決戰決勝(上)(第1/2 頁)
趁著前軍在激戰,柴榮派遣李筠、王彥超率步騎一萬五跨過濮水,繞過大野澤,準備繞到吳軍背後,從背後發動衝擊。
臨時闢為樞密院值房的一座宅子中,各種文書忙忙碌碌,不時有行走(傳遞信件的崗位)將一份份情報送到各房各班。
各路情報先是匯總到檢詳班,由檢詳(官職名)檢視情報,篩出無關緊要的或錯誤的情報,之後移交給編修(官職名),由編修匯總相關的情報,集合成文,寫成“匯本”,再移交給計議(官職名),由三名以上計議商討出具體的處理意見,稱之為“議本”。
議本遞交給所在房的承旨,由承旨把關後,上報都承旨,如果樞密使或樞密副使不在,就由都承旨決策。
左文政便是樞密院都承旨,張濟廣與林仁肇都領兵在外,他便是同籤書樞密院事,事實上執掌行營的樞密院事務。
左文政看了一眼議本,眼皮跳了跳,拿起來就走,此事事關重大,他要馬上面聖。
錢弘佐正在觀望戰場形勢,目前周軍已經投入騎兵,透過快速靈活的騎兵,遲滯吳軍步卒投入戰場,雙方打得十分膠著,一時分不出勝負。
“陛下,大事!北漢與契丹南下了。”左文政稟報道。
錢弘佐接過議本,迅速掃了一眼,道:“在我意料之中,劉承鈞雖然不及乃父,但是見我朝北伐,一定是忍不住會南下的。至於契丹,倒是個麻煩。”
錢弘佐看了眼左文政,“你怎麼看?”
“臣以為,還得增兵,最少五萬人,一路由光州北上,牽制周軍增援襄陽,讓張樞相儘快攻破襄陽後北上。另一個由徐州北上,增援兗州,保衛我軍後路。”
錢弘佐點點頭,同意這個方案,突然又問:“趙都使到哪裡了?”
吳軍故技重施,命趙承泰率水師從長江口出發,一路北上,繞過山東半島,從黃河入海口逆流而上,支援步軍,整個行程有兩千裡。
“十日前,剛過了海州外海,算算日子,應該快到了。”左文政回道。
錢弘佐搖搖頭道:“這回沒那麼容易,黃河我軍從來沒到過,下游泥沙多不多,海船進不進得來還兩說。況且周軍吸取了上次淮河的教訓,一定不會沒有攔阻手段。還是要做好準備,如果得不到水師的支援,得靠馬步軍守住大野澤。”
於是又召集武將,錢弘佐派遣柴克宏,率騎兵兩千、步卒五千,至鉅野縣佈防。周軍騎兵過了濮水,大機率是要繞到吳軍主力背後的,鉅野縣是其必經之路。
指揮過大軍的都知道,打仗並不是大家一擁而上的鬥毆,而是先小規模接觸,然後再不斷投入兵力,最後才是全軍出擊。
這廂,吳、周兩軍已經打到全軍出擊的階段了。
周軍這邊,位於中軍的是虎捷左軍,虎捷右軍位於右翼,龍捷左軍是騎兵,位於左翼,合計四萬五千人左右。龍捷右軍和控鶴軍則被帶走繞路襲擊吳軍後路去了。
吳軍正面戰場則有六萬人,兗州、齊州各駐兵數千,加上大野澤與鉅野縣防備後路被包抄的馬步軍大概一萬人,正面戰場兵力優勢並不大。吳軍中軍則是朱虎臣的淮南兵與侍衛親軍,左翼是浙閩兵,右翼是御前親軍(即原府前親軍,前身是鎮海軍)。
十幾裡寬的戰線上,到處是廝殺的將士。天空中,不時的飛過一波箭雨,每一波箭雨落下,總有不少人倒下。遠處,是周軍賓士的戰馬,在尋找戰機,只要吳軍有一丁點疏忽,陣型略微散亂,就立時會有周軍騎兵衝殺進來,砍殺一波後再從另一側殺出去。
中部戰線上,吳、周雙方都是大量的長槍兵,無他,長槍好用,長槍兵容易成軍。吳軍的陌刀手在這裡大殺四方,周軍長槍兵死傷甚重,眼看中軍就要被殺崩。
這時周軍的騎兵利用機動優勢,快速逼近,然後下馬,用強弓強弩射擊吳軍陌刀手,身著重甲的陌刀手不可能追得上戰馬,被周軍騎兵不停的放風箏,強弓硬弩不停的攢射,給予了陌刀手頗多殺傷,這才將吳軍陌刀手壓了下去。
吳軍讓陌刀手撤下去休息一陣,轉而派刀盾手接戰,用長槍兵作為側翼掩護刀盾手。
吳軍的盾矛手經過歷次戰役後,漸漸定型為刀盾手,腰上掛短矛。短矛為雙頭,便於盲投。
在經過了陌刀手的破陣之後,周軍的長槍兵十分混亂,不少陣列計程車卒已經稀稀拉拉,很難維持陣型。
“刷刷刷,”吳軍投出了一輪短矛。
周軍前排的長槍兵也配盾牌,被紮上了短矛後,重力失衡,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