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北伐!北伐!(第1/2 頁)
李重進驚聞陳州被圍,急忙回師。但等趕到大新堡附近時,就收到了陳州被破的訊息。
“怎麼可能,陳州不說是堅城,堅守個十天半個月總做得到吧,怎麼幾天就破了?”李重進找到趙匡胤,商量辦法。
趙匡胤略一思索,便道:“目前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當前最要緊的還得是趕緊撤出去,晚一點恐怕要被包抄在穎水、泉河之間了。”
原本攻打程仲諒,趙匡胤部就搞得灰頭土臉的,周軍更是沒討到便宜,現在要撤退,更是讓士氣愈加低落。
士卒中傳言,吳軍召喚了天雷,將陳州給劈塌了,這才能幾天就破了陳州。
李重進連忙下令不信謠不傳謠,違令者斬,這才稍安。
李重進與趙匡胤一合計,決意往西面撤退,避開吳軍有優勢的水路。
大軍意欲渡過泉河,而對岸就是沈丘縣(即今臨泉縣,與如今在穎水東岸的沈丘縣不是同一個地方,並非貓頭搞錯了)。
卻見一員小將率領戰船數十艘攔在河上,抱拳嘲諷道:“某在這裡恭候許久了。”看來先前周軍渡過泉河的浮橋也被毀了。
周軍惱羞成怒,用弩箭射擊,吳軍則用船載的霹靂炮拋射猛火油彈,驚擾了周軍馬群。
無奈之下,周軍只能繼續往西,這一走就到了項城南面四十里,一個名叫黃冢的小村子。
“這鬼地方名字不吉利啊!”李重進嘆道。
趙匡胤卻不在想這個,“按道理,穎水這麼大動靜,開封應該派援軍來了啊?”
李重進眉頭愈加緊鎖,事情似乎並不簡單,恐怕吳軍還有別的動作,導致周軍分身乏術了。
事實確實如此,在西面,林仁肇抽調武昌軍、荊湖各軍合計三萬餘人、大小戰船四百餘艘,溯漢水,攻打襄州(即襄陽)。
周軍早前已有防備,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周軍利用漢水窄、淺的特點,以及吳軍只能從漢水下游一個方向來的特點,在下游方向修築了大量夾江工事,有鐵鎖橫江、撒星樁(在河道較淺的位置在水底大量釘入木樁)、在江中小島設立“實心臺”部署兵力和弩炮,在淺灘建柵欄立水寨,建立了立體的、縱深的、綜合性的防禦陣地,就等吳軍來送!
由於漢水淺,吳軍許多船隻甚至還需要縴夫才能往前進,加上被周軍工事所阻擋,吳軍傷亡很大,但林仁肇十分堅毅,命大軍繼續前進,一步步拔掉周軍佈置在漢水兩岸的釘子。
部將們見傷亡太大,士氣低落,林仁肇激勵道:“我國大軍分兩路北伐,攻下襄州,我們便可以直驅開封。”他頓了頓,又興奮地道,“北伐一統天下的大功啊,諸位,幾百年才得一遭。當年諸葛亮也沒完成的功績,跟著陛下,就要在你我手中完成,公侯萬代就在眼前!”
諸將呼吸粗重了起來,只要攻取襄州,鄧州就好打多了。再從鄧州往東北面走,就是許州,而許州隔壁就是開封!
拼一把,就是封妻廕子、公侯萬代,吳軍將領們眼睛都紅了,紛紛跳下船,主動率領士卒,衝鋒陷陣,整個漢水兩岸都充斥了喊殺聲。
東面,錢弘佐親率主力八萬餘人北伐,大軍出徐州,兵分兩路。一路沿沂水北上攻取沂州(臨沂)、密州(今諸城)、青州,一路直驅兗州,拿下兗州,然後再攻鄆州。攻下鄆州後,又四面攻略黃河以南各州,又接連取得了棣州、齊州、登州、萊州、淄州,幾乎拿下了唐時的青州總管府所有轄地(接近山東全省)。
柴榮聞報,起大軍六萬餘人親征。
鄆州靠著濮水,濮水的南面是大野澤,濮水有個支流匯入大野澤。
濟水穿過了大野澤,濟水與泗水之間有荷水連線,可以通達徐州。
本來錢弘佐計劃走這條路的,結果北方虞候房密探回報,濟水已時常乾涸,濮水也差不離。所以,錢弘佐率領的吳軍攻佔兗州後,只能改走陸路,往西繞過大野澤,進佔鄆城。
柴榮大軍沿黃河進軍,跨過濮水故道,然後東進鄄城,斥候沿著濮水乾涸的河道與吳軍斥候相遇。
斥候之間展開激戰,互有死傷後,脫離接觸。
這是一場真正的平原大決戰,在黃河與濮水圍成的區域內,幾乎沒有河流,也沒有山丘。
周軍的優勢是背靠黃河,糧草軍械源源不斷。
鄆城剛好卡在梁山泊與大野澤之間,這中間的道路此時還能通行,等到了宋代兩者才會合二為一。
吳軍此時十分緊張,因為如果周軍繞道,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