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五代:這個小國太能打 > 第38章 北撤(三)

第38章 北撤(三)(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質子到千古一帝萌學園的保命日常葉羅麗:開局截胡白光瑩崩壞:成為梅比烏斯的妹妹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斬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太子的位置給養子?朕不忍了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綜穿之配角不按照劇情走有獸焉:玄暉亂世村長,我能召喚歷史名將綜漫:技能越來越離譜萌學園之我替代了預言書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往事塵埃中的故事斬神:守夜人總教官,開局就無敵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跟史上最穩太子搶皇位?我不幹!哈哈大漢那些事兒鬼滅繼國家的第三子

吳越軍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翻過了觀山,這觀山最高峰高約三百丈不到,在這閩北,也是排得上號的高山了。即便是挑最好走的路,也依然困難重重。

錢弘佐以前以為行軍只要是路都可以走,其實並不然,行軍不只是人要能走,還得有車、有牲畜,有糧食、有軍需都需要能過。

首先,得人能走,很多地方灌木十分茂密,人一多,就不得不將原來的羊腸小道拓寬,需要砍伐掉許多樹木與灌木叢,就這還是小事情。畢竟吳越軍也有裝備柴刀,幾乎一人一把,前鋒邊走邊砍,倒也還算快捷。最困難的是爬坡,有個山頭,叫神仙倒,山頂因為下雨常年山體滑坡、土壤沙化,說白了就是很滑,走一步滑兩步。吳越軍士卒只好砍了樹枝當支撐,緩緩向上爬。

其次是糧草輜重,這個就更頭痛了。糧草輜重動輒幾十斤起,本由牲畜馱著,但是牲畜到了這裡也爬不上山啊。於是只好把東西卸下來,由人力背上去。

如此這般費力,這才爬過了觀山,還摔死了五十多頭牲畜。

翻過了觀山,一片片梯田在望,田畝之間,隱隱有村莊的炊煙。村莊之間,有小溪曲折蜿蜒,汩汩流淌。

士卒陣陣歡呼,觀山上沒水源,這下可以不愁飲水了。

斥候找來了個當地嚮導,嚮導見了吳越軍很害怕,連連求饒,好不容易才把他給安撫好了。

嚮導介紹,此地離南浦溪不過十里,先前已經有吳越軍、閩軍士卒輪番來搶過好幾遍了。看到又來了一波吳越軍,還是從山上下來的,百姓能不害怕麼?

陶安同聽到南浦溪,心頭一緊,便派出去斥候探查敵情,順便了解吳越軍主力的下落。

斥候很快來報,據傳言說中軍主力在馬蹄崗被圍,已被殲滅,雖不知真假,但整個南浦溪時不時有上游的屍身漂下來,有的身上還穿著吳越軍制式的盔甲,估計八九不離十。

陶安同眼前一黑,差點摔倒,好在身體素質夠強,這才勉強站住,一面嚴令斥候不得洩密,一面加派人手去打探仰仁詮與世子錢弘僔的訊息,一面召集諸將議事。

眾人臉上都是一臉悲愴,仗打成這樣,是所有軍人的痛。而如果回不了家客死他鄉,則是更大的痛苦。

話說,仰仁詮突圍後跑到浦城,馬不停蹄立馬帶上浦城守軍北撤,浦城有吳越軍的船隊,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便一把火燒了。

等到王繼業追到,浦城已經燒得火光沖天。這時代的建築絕大多數為木頭構造,一燒就一大片。王繼業到了,也只能在城外觀望。很快王延政也趕到了浦城城外,王繼業便去拜見。

這時候王延政也不能厚著臉皮不見了,兩人寒暄過後,分賓主落座。

王繼業開口便道:“十三叔,侄兒奉我父親之命,救援建州,如今大敵既滅,我便覆命去也。”

王延政心中高興,但又不好意思表現得太明顯,假怒道:“這怎麼行,做叔叔的,侄兒來了,豈有不款待的道理?”

王繼業是個直腸子,便把建州城將他拒之門外的事說了。王延政老臉一紅,只好打了個哈哈,便把話題引開。

“我接報,建陽遇襲,說有吳越軍一部攻佔了建陽,之後便不知去向。”

王繼業恍然大悟,原來和他在龍津對峙的吳越軍竟然跑去了建陽。“建陽偏遠,吳越軍是迷路了?”

兩人對著輿圖細細思考。

建陽在建州上游,西北方向,再往前,可就是武夷山區了,若再過去,便是閩贛分水關,到南唐國地界了。

王延政猜測吳越軍這一部窮途末路,估計是準備去投南唐了,這在五代時期,是很常見的事情。

王繼業想起一事,忙道:“我看未必,在龍津時,我和他們大戰了一場,有個大人物在裡面,吳越軍管他叫‘公子’。”

叔侄二人猜測可能是吳越國王錢元瓘的兒子或者錢元瓘的兄弟的兒子,就比如中吳節度使錢文奉的兒子,都是很有可能會派到戰場來的。

王繼業點頭同意,又覺得有點可惜道:“這幫人很能打,據俘虜說一部分是吳越軍的禁軍。如果有這等大人物在,恐怕就很難招降了。”

兩人一合計,認定陶安同、朱行忠部一定會回吳越,要回吳越就得打浦城過,準跑不了。只要在浦城附近佈下口袋陣,不怕吳越軍自己不鑽進來。

吳越軍則是一片愁雲慘淡,錢弘佐與幕僚朱士卿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素來料敵從寬,如今定下方略繼續北上浦城,萬一王延政與王繼業在那兒

目錄
這個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孫朱雄英一個農家子的逆襲之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