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殺進福建(第2/2 頁)
州以外的精兵都抽調一空,另外還調集浙南各州廂兵,合計四萬餘人,諸軍從駐地各自出發,至處州集結。
杭州這一路也不知道是不是沾了光,行軍最是輕鬆,在候潮門與通江門外集合,之後就坐船一路南下,一直到婺州才下船,換竹筏。因為到了婺州,溪水太淺,兵船吃水太深,只好下船改坐竹筏。
錢弘佐看到很多士兵因為竹筏不夠而只好步行,便問貼身武官吳達輝。
吳達輝是個刻板的軍人,冷冷道:“婺州府準備的竹筏不夠,剩下的人只能走路。”好像說了,又好像什麼也沒說。
錢弘僔皺了皺眉道:“事起倉促,地方官恐怕也來不及徵調。”
接下來的路便叫兩兄弟叫苦不迭了,有的地方水路根本不通,所有人都要靠走的。
錢弘佐兩兄弟有優待,路況好的時候還可以坐在馬上緩行,但仍然有大段的山路需要徒步。
就這樣過了七八日,終於有傳令兵模樣的在隊伍中大聲通知已進入閩國境內,前鋒已佔領前方的堡寨。
眾人紛紛鬆了口氣,相比起漫長的行軍,士卒們似乎更希望趕緊打,打完好回家。
不久後隊伍終於走出了茫茫群山,好不容易來到了一片平坦之處,有將官來通知就地紮營。不多時都指揮使派人來通傳,請兄弟倆去大帳議事——自出兵以來,這倒是頭一回。
到了大帳,都指揮使朱行忠向眾將介紹兄弟二人,眾人大吃一驚,紛紛行禮。錢弘僔少不得要講一些場面話,大體是表示他只是來隨軍學習的,希望諸位前輩多多提點之類。
接著朱行忠又介紹了前方的戰況,實際上吳越軍進兵以來,幾乎兵不血刃,前鋒已進佔蒲城。眾將都面露喜色,紛紛嚷嚷不過癮,連作戰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吳越軍是王延政請來的,建州兵並不抵抗,主動讓出了蒲城。
朱行忠又部署了任務,實際上也沒有什麼任務,該部將繼續往南也就是往建州城開進。
吳越軍進兵的時候,王延政和閩國國王王曦當然也沒閒著。王延政與王曦是親兄弟,王曦本名王延羲,他繼閩國王位後,更名為王曦。
兩兄弟的恩怨要從他們的爹講起,他們的爹叫王審知,是閩國第一代國王,也就是閩太祖。開國之君,自然是無人敢造次的。可惜王審知一死,傳位給長子王延翰後,閩國的朝局開始混亂。先是王延翰被弟弟王延鈞殺了,王延鈞又被兒子王繼鵬所殺,最後王繼鵬又被親叔叔王延羲也就是王曦所殺。
父子相殘、兄弟反目、不忠不孝,可謂在閩國詮釋到了極致。王曦得位不正,當然也得防著他那幫兄弟們,尤其很有野心的王延政。不僅給他派去了監軍,還給他南邊的南鎮軍也安排了監軍,以此提防王延政。
有一天議事,王延政與監軍鬧崩了,監軍當眾大喝:“你想造反嗎?”
一般人遇到這個情況都會慫,但王延政不是一般人,他也大喝道:“反就反!”
監軍一聽,帶著親兵立馬就跑,王延政派兵追擊,一路把監軍趕回了福州,這才罷休。事情鬧到這個地步,王延政就正式造反了。
於是,王曦派統軍使潘師逵、吳行真率軍四萬討伐王延政,官軍很快兵臨城下,潘師逵屯軍建州城西,吳行真屯軍城南,準備攻打建州城。
王延政坐困愁城,只好向吳越國請兵。使者是派了,吳越軍什麼時候來可說不準,官軍主帥也不是傻子,派軍猛攻建州城。
危機當前,王延政祖傳的武略開始迸發。一日,在打退官軍進攻後,王延政在城內招募死士一千人,趁夜偷偷潛出城外。
此時城西潘師逵部經過了一日的攻城後,人困馬乏。建州軍偷偷潛過溪水,繞到潘軍背後,突然發起夜襲。
建州軍一邊向中軍大帳發起猛攻,一邊四處縱火,無巧不成書,當晚天氣轉冷,剛好刮西北風,大火藉著風席捲全營,建州兵在城頭又大聲鼓譟,搞得潘軍以為不知道被多少人圍著了,一片大亂,幾乎沒有組織起像樣的防禦。
潘軍大敗,主將潘師逵被陣斬,全軍潰散。
第二天,建州軍趁勢出城猛攻城南的吳行真部,吳行真是真的不行。吳行真部還有兩萬人,加上收攏收攏潘師逵部的敗兵,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哪知吳行真竟然望風而逃,不戰自潰,被追殺了十幾裡,死了一萬多人。
建州之圍遂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