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智取龍津(第1/2 頁)
王延政大勝福州軍,但他仍然愁眉苦臉的,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剛打跑了一個強敵,另一個強敵已經進了家門口了——吳越軍已入建州境內。
理論上吳越軍是來幫自己打福州軍的,可是福州軍已經被自己打敗了,要不吳越軍您請回吧?
王延政派人給正在趕路的仰仁詮送去好酒好菜犒軍,並建議他退兵回家。
仰仁詮聽了想砍人,一路上跋山涉水腿都快斷了,叫我就這麼回去了,這能忍?
仰仁詮命大軍繼續前進,進抵建州城下。
錢弘佐所在的後軍,緊趕慢趕,終於抵達建州城外與中軍匯合。仰仁詮吸取福州軍敗亡的教訓,沒有分兵,將主力都擺在建州城西北。並派人去勸降王延政,大抵是什麼你曾許諾吳越出兵則獻土歸降、趕緊開城之類的廢話。
王延政並不甘心就此奉上自己的好不容易維持的基業,心念電轉,又生一計。
他派人去福州向自己哥哥王曦求情,理由很充分,兄弟倆打架那是自家的事,現在外人打來了,你這做哥哥的管不管吧?
王曦不愧是靠奪位上臺的,也是位有勇有謀的主,他放下了對弟弟叛變的仇恨,以閩國王名義行文仰仁詮,將吳越國大罵了一通。又派自己最能打的從子、泉州刺史王繼業率軍兩萬救援建州。
王繼業是閩國宗室第三代中的翹楚,他命所部晝夜兼程趕赴建州,一面分出五千人去浦城,準備斷了吳越軍的糧道。
吳越軍連日來發起試探性攻城,建州軍士氣高昂,接連打退了吳越軍的數次進攻,可想而知攻下建州並不容易。
仰仁詮一面派工匠製作攻城器械,一面召集諸將議事。
內都監使薛萬忠提議退兵回國,被仰仁詮否決。由於唐末太監過於強勢,到了五代太監被打壓得很厲害,即便做了監軍,太監也沒有話語權。
仰仁詮分析了目前的情況,福州軍剛剛大敗,建州軍雖勝了一場但也損兵折將。既然王曦準備要救王延政,不如將計就計,圍點打援,擊敗王曦派來的援軍。
屆時建州必不能自守,之後以建州為基地,圖謀福州,再請大王派軍協助,拿下福州,整個閩國可盡入手中。
仰仁詮講完,諸將眼中紛紛放光,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屆時開疆拓土的潑天大功就在眼前。
錢弘僔出言道:“我軍兵強馬壯,但也不是穩操勝券,我軍糧草仰賴國內補給,糧道至關重要,不知仰帥有何安排?”
這話從一後輩說出來有些無禮,但錢弘僔乃是世子,那就沒有問題了,仰仁詮忙拱手道:“世子教訓的是,臣自有良策。”
說罷便安排部署,分派部將率兵奪取險關要隘,尤其是從建州至蒲城的一線,防止敵軍切斷糧道。
仰仁詮又道:“世子、六郎,臣有意派朱行忠部一同南下,協助奪取龍津,不如二位就留在中軍,由我親兵親自保護?”
錢弘僔心念電轉,留在中軍,可參與軍機,仰仁詮立下什麼功勞,那都少不了自己的一份。再說朱行忠要去南下攻劍浦,自己跟去反而會令朱行忠束手束腳,於戰機不利。
想到這裡,錢弘僔便笑道:“也好,倒要叨擾仰帥了,晚輩也有好多問題要請教。”
仰仁詮哈哈一笑,很是高興。錢弘佐倒是不樂意待在中軍,他更樂意與中下級軍官待在一起。便出言道:“小子斗膽,想隨軍一塊去取龍津。”
仰仁詮沉吟片刻,同意了。在他眼裡,世子是重中之重,普通公子就該放出去摸爬滾打——將來反正都要外放的嘛。
仰仁詮命部將陶安同領兵南下,陶安同的兵大多為州兵,戰鬥力不足,所以特命朱行忠部劃給陶安同指揮。
朱行忠有些憤懣,他麾下是滿編的內衙軍一個指揮,都是精兵,戰鬥力最高。卻不得不聽陶安同的指揮,以至於見了錢弘佐話裡話外很是不滿。
要說陶安同是何人?陶安同是仰仁詮的親兵出身,遙領著正五品的安國軍兵馬使(實際安國軍為南唐所佔)兼步軍都指揮使。不管職官還是麾下兵員,都比朱行忠高一截。但朱行忠畢竟是護衛王室的親軍,本就該高人一等。
朱行忠便吐槽道:“我領的命可是護衛世子和公子,如今到了福建就改命我去打龍津,我不聽便是違抗軍令,真是兩頭不是人。”
錢弘佐只好安慰:“將軍麾下戰力超群,龍津乃三川交匯之處,閩國必有重兵,將軍不去恐怕沒人打得下來了。”
朱行忠咧嘴笑,釋懷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