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2/2 頁)
設喬家集第一個禮堂時不足二十人的建築隊,到現在十幾個五十人的建築隊,被他管理的妥妥當當。
王國棟覺得在管理人員方面,他最大的長處就是知人善任,自己不可能把整個建築隊的六七百人全捏在手裡,他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也費不過來那個腦子。
所以每個建築隊他都挑出一個能幹事,會幹事的當隊長,再挑一個愛說話會來事的做副隊長,自己並不插手每個建築隊的具體事務,結果他竟然更受人尊敬了。
隨便走到哪個工地,不管誰見到他都會熱情地招呼上一聲“王領隊”。
至於他那個半官方的職位——主席禮堂籌備辦公室特派員,已經被社員們選擇性的遺忘了,這什麼稱呼又拗口又彆扭,鄉下人表示喊不來。
王國棟不是統領各個建築隊嗎?那就是王領隊沒錯了!
除了人員的管理,還有各項建築物資需要安排調動,他和海市來的下放人員陳立東工程師關係緊密合作愉快,陳工程師勘察現場,給出設計圖紙,施工標準。
王國棟安排人員,制定施工計劃,不知道是不是腦子越用越靈活的原因,他現在思維縝密,安排的計劃滴水不漏。
他又選拔了幾個辦事爽快腦子靈活會交際的社員,成立了‘物資部’專門負責各項建築材料的安排調運。
除了每天去各個工地巡視比較耗費時間外,王國棟覺得各項事情都越做越順,自己並不像一開始那麼手忙腳亂了。
夏收後的工程過了剛開工時的幾天忙亂,很快進入了正規,王國棟終於能抽出工夫給郭絨花尋豬驚骨了。
這豬驚骨有講究,一隻豬頭兩個驚骨,必須是一對兒一對兒的,非得是兩隻一起才有用,單個的都不行。
十二個驚骨說起來不多,只需要六個豬頭,在後世那去菜市場轉一圈就有了,可這是要命的七十年代!
豬驚骨定神,這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經驗,凡是上點年紀的都知道,他單獨收集驚骨肯定能被人知道是在搞封建迷信,所以還得連上豬頭一起買回來才行。
再一個就是現在極少有人殺豬,雖說社員們基本是家家養豬,可真正捨得殺了自己吃肉的,絕對是鳳毛麟角般的稀有,九成九的社員都選擇在年底把豬賣給收購站換錢。
除非是家裡要辦喜事的人家,才會捨得把豬留下殺了宴席上自用。
鄉下的集市上沒有固定賣肉的攤販,但是總有社員們家裡有事等用錢,或是辦個喜事什麼的,這時候他們就會請來殺豬的屠夫,殺完留夠自家用的,就把多餘的肉賣給左右鄉鄰,這樣做能比整頭豬賣給收購站價錢高些。
但是這樣做也存在一定風險,因為肉不一定能賣完,或者拖得時間久肉壞了,所以如果哪家要殺豬,就會早早告訴屠夫,由屠夫負責給宣揚宣揚,需要買肉的人家,也會去屠夫家打探訊息,預定豬肉。
王國棟挨個跑了好幾個公社,打聽清楚了訊息,預定了豬頭,好容易費了一個月時間,才湊夠了六對兒驚骨。
這時候王領隊愛吃豬頭肉的美名幾乎半個安平縣的人都知道了。
王國棟抽出時間來把這六對兒驚骨仔細打磨,處理地圓潤光滑,他娘韓老太親自動手,使出拿手絕活,用紅繩把這十二顆小骨頭穿上去編成了一條極精緻的手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