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1 頁)
李氏聽了也不理會繼母,直接扶著老太爺進門,賀文麒眼神一動,索性扶著老太爺的另一邊進門去了。繼母氣得臉色通紅,最後頭一個臉色蠟黃的婦人走過來要扶住她,卻被她一把推開了,臨了還是那男人走過去扶著她:&ldo;娘,剛回來就別鬧了,如今還靠著大姐呢。&rdo;李孟氏也知道是這個道理,只能讓兒子攙著走了進去,只是進了門之後看這裡也不好,看那裡也覺得破舊,每一處挑不出毛病來,即使賀文麒也氣得要死,光是這些,他娘就廢了多少功夫,他們如今又不是大戶人家,哪裡來這麼多的講究。最後還是李老爹看她鬧得不成樣子,冷哼一聲說道:&ldo;你若是不滿意,就自己回去老家,免得在這裡丟人現眼。&rdo;這才把李孟氏的一腔怨言堵了回去。李老爹確實是個聰明人,知道以女兒現在的身份,能做到這般實在不易,安撫了兩句,又從懷中掏出準備好的見面禮來。李氏剛要推脫,李老爹就沉下臉色:&ldo;怎麼,嫌棄你爹窮,連給外孫的見面禮也不拿了。&rdo;有了這話,賀文麒自然是收下了,不過以他看來,李家倒是並沒有窮到那樣的程度,至少他們能坐得起馬車,而且後頭也跟著兩個小丫頭,雖然幾個人的穿著並不華麗,但也不見有補丁出現。作者有話要說:☆、緣由李氏雖然對繼母十分不滿,但礙於老爹的情面,還是願意做一些面子工程,實際上李家的情況也比她想象的要好得多。繼母李孟氏是個精明的婦人,當年李老爹打算給唯一的兒子找一個書香世家的女子,這樣一來,能跟清貴之家搭上關係,以後不管走哪條路子都有助力,只可惜李孟氏不答應,那些文人看不上她家,她也看不上那些兩袖清風的。後來李寶成,也就是李老爹唯一的兒子,娶回家的是一個商戶的女兒,雖說是商戶,家裡頭除了沒有功名,也是家財萬貫,如果不是對方疼女兒,捨不得將她送做人家的妾氏,而當初李老爹好歹也是從五品的官員,說不準還輪不到他家。李察氏當初在家也是金尊玉貴的長大,當年帶進門的嫁妝不知道有多少,只可惜是個苦命人,遇上一個惡婆婆。剛開始的時候,李寶成還疼媳婦,只可惜隨著李家敗落,李孟氏將嫁進門的李察氏當做了喪門星看待,對她橫鼻子豎眼睛的挑剔,日子久了,連帶著李寶成對這個髮妻也多有不滿。李察氏剛開始還有些硬氣,畢竟她帶來的嫁妝比李家的家產還要多,只可惜進門十多年,她也只生下了兩個女兒,如今一個十歲一個七歲,生第二胎的時候還傷了身子,大夫只說好好調養還有可能,但就一直沒有動靜。為此李孟氏自然十分不滿,吵嚷著要讓兒子納妾,只可惜那時候李家已經出事,家裡頭裡裡外外大部分還依靠著李察氏的嫁妝,李孟氏是個沒良心的,李老爹也不願意這麼糟蹋媳婦,再說他兒子如今還不到三十,確實也不太急,只說再等等。幸好李孟氏對這個丈夫多有畏懼,只是私下折騰媳婦罷了,再不敢明目張膽的提起來。李察氏顯然也知道這些,對於公公十分孝順,對於婆婆卻大部分都是面子情,自己的嫁妝自己死死的捏在手中,家中的開銷她也都是要看過才鬆鬆手。她是商戶小姐出生,對於算賬倒是有一手,即使李孟氏佔著婆婆的份子,這些年來,愣是也沒有佔到多少好處。這些事情如今李氏和賀文麒卻是不知道的,李氏對唯一的弟弟並不親近,小時候弟弟出生,這個繼母沒少仗著生了兒子給自己臉色看,她稍微親近弟弟一些,就一副生怕她害了弟弟去的模樣,加上長大之後,這個弟弟倒是將親生母親的架勢學了個全,李氏對他也是敬而遠之,連帶著對李察氏也並不親近。中午的接風宴是李氏準備的,雖然沒有多少珍貴的東西,但看著模樣十分不錯,只是李孟氏坐上去就開始挑剔起來:&ldo;怎麼都是些青菜白湯的,莫不是家裡頭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rdo;李氏氣得肝疼,只是冷笑著說道:&ldo;我們孤兒寡母的,自然有口飯吃就不錯了。&rdo;見女兒和老婆又要吵起來,李老爹只是咳嗽一聲,碰了碰飯碗說道:&ldo;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rdo;李孟氏憋了憋嘴沒有再說什麼,但見李察氏也要坐下,頓時瞪了她一眼:&ldo;什麼規矩,做媳婦的不在婆婆後頭立規矩,難道還要坐下來吃?&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