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第2/2 頁)
意外,朕不能不防。&rdo;宋嘉言眼睛微溼,嘆道,&ldo;有陛下這句話,我也沒白跟陛下一場。&rdo;宋榮去老梅庵探望宋嘉言,如今宋嘉言在宮外,別的不說,起碼見見孃家人再方便不過。宋榮道,&ldo;太后娘娘需要一個教訓。&rdo;簡直欺人太甚,當他宋某人是死的不成。宋嘉言道,&ldo;他們兄妹年紀尚小,倒是不急。&rdo;&ldo;先拔掉她的爪子,以後也能少些是非。&rdo;宋榮道。宋嘉言想了想,&ldo;太后是陛下生母,若言及太后不是,陛下定會惱怒。&rdo;宋榮道,&ldo;找一個可說、敢說之人。&rdo;宋嘉言沒有說話,宋榮溫聲道,&ldo;那些妄圖在娘娘身上獲取好處的人,會願意為娘娘所用的。&rdo;&ldo;爹爹是說……&rdo;&ldo;景惠長公主。&rdo;宋榮低聲道,&ldo;我來為娘娘安排。&rdo;景惠長公主直接上書,言及,&ldo;皇后一國之母,陛下之妻,身份尊貴,無人能及,豈可聽信一術士小人之言便可令皇后離宮?去歲,太后娘娘聽信妖道之言,置嫡皇子於險境,今又以星象之故驅皇后於宮外。所言所行,令臣不解!&rdo;景惠長公主一封上書,讓皇后出宮為太后祈福之事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這話,也只有景惠長公主能說,也只有景惠長公主敢說了!方太后氣個頭暈腦脹,憋著想給景惠長公主個難看,景惠長公主偏不進宮了,她去老梅庵給宋嘉言請安了。景惠長公主嘆道,&ldo;如今皇子皇女尚小,娘娘在這裡,倒也安生。&rdo;宋嘉言笑,&ldo;委屈皇姐為我出頭兒。&rdo;景惠長公主將手一擺,無所畏,&ldo;不算什麼,我本也與慈寧宮不和。&rdo;&ldo;只是,娘娘心裡也要有數。可惜娘娘這一年多的心血,宮權又回到了慈寧宮手裡。&rdo;景惠長公主都替宋嘉言感到惋惜。&ldo;皇姐放心,我能出來,便能再回去。&rdo;景惠長公主肯公然上書,得罪慈寧宮,便是將寶押在她的身上。很早之前,她就不再是她了。景惠長公主正色道,&ldo;娘娘但有吩咐,不必客氣,這也不是客氣的時候。&rdo;宋嘉言點頭,&ldo;我明白。&rdo;有景惠長公主一本奏章開啟局面,朝中大臣們也不再客氣,畢竟有永壽道長之事在前,雖然事情都推在方家身上,但,畢竟是方太后借永壽道長的嘴抱養過嫡皇子。甭管宋嘉言怎樣費盡波折進的宮,嫡皇子就是嫡皇子。你一個老太婆,管你是信佛還是通道,可是,你信妖道這就不對了。非但信錯了人,你還置嫡皇子於險地。你還真以為嫡皇子是你家的啊!錯了!嫡皇子是國之根本,這屬於國家的財富!大臣們不好直接說方太后的不是,頂多說一句&ldo;太后娘娘篤信非人&rdo;,不過,方家明晃晃的擺在朝中。哪家沒點兒見不得人的事,方太后的三個兄弟連帶家中子孫,被御史臺參個遍。對於方太后逼迫宋嘉言離宮之事,昭文帝也不是多痛快,令刑部、大理寺、御史臺接了方家的案子詳查。方太后開口求情,哭天抹淚一番,嘆道,&ldo;哀家知曉,皇帝是因皇后之事怨著哀家呢。&rdo;昭文帝溫聲道,&ldo;母后想的多了。方家實在不爭氣,連帶母后的名聲,也被他們連累了。母后慈恩天下,朕一想到他們拖累了母后,就很替母后傷心。若非方家舉薦妖道,何至於如今天下人都誤會了母后呢?&rdo;昭文帝一提永壽道長,方太后終於閉嘴了。當然,方太后也不是沒有還擊之力,小郡主在慈寧宮請安時,笑對方太后道,&ldo;皇祖母莫擔心,身正不怕影斜,只要三司公正,定能還舅祖家一個清白。只是,就怕三司被有心人利用,非但舅祖家清白被汙,就是皇祖母……&rdo;將話一頓,小郡主憂愁的嘆了口氣。方太后敏銳的問,&ldo;這話在理,你是聽到了什麼不成?&rdo;小郡主臉上露出一抹猶豫,方太后道,&ldo;好孩子,哀家是你的親祖母,我知你是真心孝敬我,才來與我說這些的。&rdo;小郡主本就是為此而來,就算拿捏,也不過是叫方太后知她的好處罷了。小郡主輕聲道,&ldo;孫女並不常出門,也聽說大理寺卿是宋家的姻親。承恩侯弟弟家的長子娶的就是大理寺卿弟弟家的嫡女。&r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