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內閣制引起的異動(第1/3 頁)
數日之後,離京的藩王已經悉數回到封地,包括遠赴北平的朱棣,以及比北平更遠的朱權。
朱棣一回到北平城,就第一時間找到道衍,分享他在應天府收集到的新情報。
“此次回京,我還沒入城,就被擺了一道 。可見他們對我的防備頗深。”朱棣說道:“既然正面無法獲取情報,我就依照大師的計策,最後找到三哥作為代理,去試探皇太孫的虛實。結果都記錄在這個冊子裡面了,請大師過目。”
道衍接過冊子,認真翻閱起來。越看,道衍越覺得心驚。皇太孫的打牌技術,明顯在晉王朱棡之上,而那種醫術,更是超越了道衍的理解。道衍已經可以確定,皇太孫一定是跟他一樣的穿越者。雖然不知道皇太孫的具體目的,但是既然皇太孫已經跟朱元璋繫結在一起,那麼勢必已經成為道衍自己計劃中最大的絆腳石。
“如此看來,皇太孫其人,確實不凡,這對於我們的大計,是一大阻礙。”道衍說道。
“那大師認為,現在我們應該怎麼做?”朱棣當然知道,現在對方勢大,要完成道衍的目標,根本無法正面硬扛。
“現在我們能做的,只有暗中積蓄力量,靜待時機。”道衍閉上雙眼,猶如入定一般,似乎在說,這些紛擾,已經與他無關。
朱棣才32歲,他當然可以等,再不濟,等到朱元璋駕崩,一定會出現可以利用的時機。但是道衍只比朱元璋小几歲,按照道衍的說法,朱元璋五年之後就會駕崩,但是現在有皇太孫這個變數,他醫術如此了得,鬼知道老朱還能活多久?
朱棣自己都沒有發覺,自己現在竟然是如此心急!當然,這都是道衍長年洗腦,加上黑暗卡片力量影響的結果。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朱棣內心裡有那個想法,才會被道衍加以利用。
“但是大師,左也等,右也等,究竟要等到何時啊?”朱棣在應天府隱忍了一個多月,現在終於沉不住氣了。
“王爺放心,雖然朝廷方面目前十分強勢,但是他們要做的那些動作,下面的人並非都能齊心。並且,就算大的方面暫時不會有變化,但是不代表朝廷那邊不會有鬆動的時候。目前秦晉二王均不在藩地,中原實力大為空虛,正是我們積蓄力量的好時機。”道衍仍是閉著眼睛,繼續道:“現在我們要做的,便是打造兵器和鎧甲,為之後的事情做好準備。”
“打造兵器,需要大量精鐵。這方面,三哥的封地那邊最多,恰好三哥不在,我們絕對有機可乘,可以搞到不少精鐵。”朱棣分析道:“只是,打造兵器,響動不小,如何才能掩人耳目呢?”
“王爺可以開闢一處地下密室,用以打造兵器盔甲,再在那裡的地面上,養殖家畜。屆時,家畜發出的聲音,就能掩蓋住打造兵器的聲音。如此一來,可謂萬無一失。”道衍說的這個方法,正是相傳歷史上朱棣在北平打造兵器時,用以掩人耳目的方式。只是這次道衍和朱棣並不知道,穿越者也是有來自不同年代的區別的,他們的對手,已經在謀劃工業化和定裝彈槍械了,以道衍的認知,實在是無法想象到這一層。
道衍的方法,朱棣感覺有點異想天開,不過自己並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答應下來。接下來一段時間,朱棣開始同時籌劃密室,還有以合理的理由,從山西購買精鐵的事宜。
而朱元璋和華英雄這邊所籌劃的,並非這些蠅營狗苟、勾心鬥角之事,他們的目標,是儘快將大明、乃至整個地球,推動到工業時代。而在這之前,需要一個更有效率的行政體系,朱元璋習慣的那種事無鉅細全都由皇帝一人承擔的方法,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劣勢。
“這哪哪都缺人,大明好歹有六千多萬人口,咋就找不出能用的人呢?”朱元璋抱怨道:“要不開一屆恩科,多招納些人才?”
華英雄一陣惡寒,有沒有可能不少人因為貪了點錢就被你砍了?不過話說回來,一個時代能產生的天才,恐怕也是有限的,如果招納一些平庸而又沒學過現代學問的人,那麼對於計劃的幫助並不大。
“不如等新辦的學校運作一兩年再開吧?到時候,也好篩選出對於新學有天賦的人才,畢竟本來的歷史上,這些人恐怕是被埋沒在了科舉大軍的汪洋大海之中。”華英雄說道:“現在,不如先找一些歷史上有名的能臣,暫時頂一頂。”
“那就是夏原吉、解縉之流咯。”朱元璋之前就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自然對答如流:“還有縱橫幾朝的三楊,也得提前挖出來給俺幹活!”
“其實永樂年間那些六部官員,現在不少已經二三十歲了,都是可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