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茄鯗(第1/2 頁)
劉徹:“不好吃啊!”
李世民:“雲南,六詔?”
糊糊:“二十世紀中葉,香蕉種植界曾風靡一時的品種——大麥克香蕉,其獨特風味至今仍深刻影響著市場。
如今眾多香蕉牛奶飲品正是藉助大麥克香蕉的風味,透過精心調配的人工香精,再現那令人懷念的滋味。
回溯至十九世紀初,大麥克香蕉的種植足跡已遍佈美洲、非洲及歐洲,並作為珍饈佳餚遠銷全球。
但自1927年起,接下來的三十年間,香蕉枯萎病菌1號種悄然侵襲。
由於缺乏對其傳播途徑及防禦手段的深刻認知與有效防治策略,大麥克香蕉在美洲與非洲相繼消失,無數農場主因此破產,美國民眾甚至一度面臨無香蕉可食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育種學家們緊急行動起來,加速尋找替代品種。
我們今日餐桌上的華蕉與粉蕉應運而生,它們作為替補選手,成功填補了大麥克留下的空白。
華蕉之所以被冠以替補之名,源於其展現出的對肆虐全球的1號病菌的強大抗性,即便在病菌孢子汙染的種植園中,亦能頑強生長。
但好景不長,2017年末,被譽為最佳替補的華蕉遭遇了新的挑戰——香蕉枯萎病菌4號種(tR4)。
這種病菌幾乎能夠侵襲目前市場上95%的商業化香蕉品種,而唯一對其有一定抗性的羯尾蕉屬其實是尷尬的觀賞性品種。
儘管大麥克的輝煌已成過往,但現代農業的迅猛發展卻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半個世紀以來,隨著新型栽種技術的不斷湧現與新型農藥的研製成功,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香蕉將更加美味,價格也將更加親民。”來源網路 痴人說夢:小時候生病了就吃香蕉喝豆奶粉。
向日葵:所以,不是香蕉牛奶沒有香蕉味,是香蕉變味了。
向日葵:請轉發朋友圈,吃成8000萬根香蕉致死!!!
奶茶要加糖:誰能吃8000萬根香蕉!
黑咖啡:光8000根就能撐死人了。
油菜花:活得最艱難的品種不是銀杏嗎?所有親戚都滅絕了,銀杏門、銀杏綱、銀杏科、銀杏屬、銀杏種,都只有它一個。
奶茶要加糖:銀杏不是水果。
糊糊:“眾所周知,張騫從西域帶回不少品種。
黃瓜就是其中之一,那時候它叫胡瓜。
黃瓜為何不像葡萄一樣,一登場就富貴的象徵。
大概因為它那時候長得有些不堪入目。
渾身佈滿著荊棘,幾乎完全由種子組成。
而最為重要一點在於,它有毒。
古時候,人們將其作為藥用目的。
黃瓜作為一種食物則出現在印度六千多年前。”來源網路 迷霧麋鹿迷了路:看著更像山上的野果,或者長刺的西瓜。
天涯赤子心:夏天能不啃兩根黃瓜嗎!
吃不飽的大可愛:可見那時候味道不好,不好吃的才入藥。
彩雲之南:那是印度神藥,又不是中藥。
吃不飽的大可愛:看起來就不好吃。
糊糊:“如今的桃子碩大甜美,汁水充盈。
回溯至古代,它們卻更為緊實濃縮,印證了濃縮即精華的古訓。
古時桃子雖小如櫻桃,卻色澤鮮豔,越紅則味越甜。
不像現在的桃子,看起來個頭倒是不小,就是嚼起來一點兒味道都沒有。
要不然為何有王母娘娘的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的傳說呢。”
驕傲的豬豬:全被孫猴子禍禍完了,吃一個,扔一個……
糊糊:“4000多年前,茄子出現在印度,它狀如雞蛋。
被稱作種植蛋、蛋果,最初是被當作瓜果。
那時候的茄子帶有荊棘、尺寸小,還有著各種顏色,從黃色到天藍色。
經過很長的時間,它才有了現代的長方形外觀,並且擺脫了荊棘。”來源網路 孟婆來碗豆漿:天藍色的茄子,有毒吧!
吃不飽的大可愛:我一直以為茄子都是紫色的,直到有同學說他從小吃的茄子都是綠色的。
糊糊:“公元4至5世紀間,茄子悄然登陸中國大地。
南北朝時期,栽培的茄子多為圓形,形態上與初時的野生茄子相仿。
及至元代,園藝技藝精進,長形茄子應運而生。
清朝末年,這一品種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