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1/2 頁)
糊糊:“御史離京捉拿疑犯,王詵聞訊急忙派人赴南京向蘇轍通風報信。蘇轍迅速行動,急遣使者前往告知蘇軾。
雙方人馬疾馳,最終蘇轍的使者快人一步,儘管蘇軾提前半日得知訊息,卻仍難扭轉局勢。
蘇軾心中忐忑,恐有性命之憂,只求能與家人告別。
御史平靜地安撫他,稱事態未至此。
公文揭曉,不過是蘇軾因詩文涉嫌誹謗朝廷,被召進京,需立即動身。
蘇軾隨即被押入御史臺監牢,他的一百多首與友人酬唱的詩篇也被逐一核查。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是諷刺青苗法。
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是諷刺鹽法的。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是諷刺諷刺朝廷水利之難成。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是諷刺朝廷新興律。
知道是蘇軾寫的,不知道的還以為魏徵轉世去了北宋呢。
他怎麼那麼能噴呢!”
獨自飛翔:閱讀理解題的精髓就在於,作者本人的意思不重要,要看出題老師是怎麼想的。
魏徵本人:恕他才疏學淺,實在沒有看出裡蘇東坡何處有影射之意。
大概是因為他不懂北宋政局吧!
沒經過烏臺“毒打”的蘇軾本人:咦,我是這麼想的嗎?我就不能有感而發嗎?我就非得諷刺個什麼東西嗎?
你們到底懂不懂詩?
糊糊:“以上到底只在蘇軾本人身上,但他和朋友唱和的詩文一翻出來,事情就大了。
因為蘇軾的朋友非常多,而且集中於舊黨。
考驗和坡仙友誼的時候到了。
司馬光修了一座園子,取名獨樂園。蘇軾從未去過,但為此寫了同名詩。
說四海蒼生望司馬光執政,以譏諷現任執政不得其人。
御史臺又找到了蘇軾痛斥新進的《和韻答黃庭堅二首》,抨擊生事的《湯村開運河,雨中督役》詩。
前者是與黃庭堅唱和的,後者寄贈好友王詵。一時成為轟動朝野的新聞。
王珪檢舉蘇軾的《王復秀才所居雙檜》詩,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王珪說蘇東坡不認神宗飛龍在天,而求之地下蟄龍,是不臣之舉。
宋神宗不以為然,詩人之詞,安可如此論?彼自詠檜,何預朕事?
蘇軾任密州太守期間作的《後杞菊賦》的序言裡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種籽,御史認為蘇軾是在直接諷刺全境百姓的貧窮,尤其指朝廷對官吏薪俸的微薄。”
尉遲恭不懂詩文,但他記得一件事,“宋朝官員的額俸祿是我朝七倍有餘。”
這樣的官員,會窮到只能以杞菊的苦種籽?
蘇軾最落魄的時候,還有豬肉吃呢。
糊糊:“生而盲者不識日,是諷刺科舉考生的淺陋無知,諷刺考生不通儒學,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經新義》裡對經書的註釋。
蘇軾給王詵的詩裡,有一行是坐使鞭棰環呻,又說歲荒無術歸亡逋,虎難摩是為政貪婪的象徵。
給李常的詩裡,說在密州灑涕循城拾棄孩,見到男屍、女屍、嬰屍餓死在路邊,當時確是為郡鮮歡。
給孫覺的詩,若對青山談世事,當須舉白便浮君。暗指新法不便於民、不利於民的流弊,卻又不能直言進諫,只好裝聾作啞。
說一句,孫覺是黃庭堅的岳父,秦觀的老師,算是蘇軾朋友圈裡的要緊人物。
給曾鞏的信裡,用聒耳如蜩蟬形容政客。
給張方平的詩裡把朝廷比作荒林蜩蚻亂和廢沼蛙幗淫,又說自己遂欲掩兩耳。
給範鎮的詩裡,他直言小人,給周邠的詩裡把當權者暗比作夜梟。
劉恕罷官出京,獨鶴不須驚夜旦,群鳥未可辨雌雄,等於說朝廷上只有一群烏鴉,好壞難辨。
誰家好人的詩,經得起閱讀理解!”
我愛花花:不過蘇軾的確對新法不滿。
百忍成金: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請問作者想表達什麼思想?作者說,我就不能湊字數?!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相當於把蘇軾的朋友圈、黑歷史都扒了一遍。
銀河系系花:講真,提到的詩,一首都不熟。
痴人說夢:說明蘇軾在政論方面文才不足,沒有豬肉、荔枝、生蠔來的真情實感。
唐朝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