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歲考(二)(第1/2 頁)
王晟再次查閱自己書寫書否有疏漏,從破題到例子,再從例子引申到為官做人,畢竟現在儒生都是要求“學而優則仕”,“良貴”的價值不免與做官、報效朝廷相掛鉤。
他等檢查完畢,衙役就以鼓提醒考生可以交卷,王晟便坐在原位,示意收卷官來此收卷。
歲考只要鼓鳴便可以提前交卷,然後等待衙役遞上吃食。如果鼓再次響起還未交卷,則被一律請出考場。
王晟等待收卷官將卷子收走,衙役送來吃食。
他將“入敬”的牌子遞給衙役,示意衙役將其換成“出恭”,自己便憑藉“出恭”的牌子前往如廁,回來再將“出恭”的牌子換成“入敬”的牌子即可。
王晟回來坐下沒多久,剛好到鼓聲再次響起,收卷官走到考生處將卷子依次收走,這時,若要出恭,便要等候,只能先用餐。
禮房此次準備的是“蠻頭”,一人三個,如果不夠還可舉牌示意,讓衙役填食填水。
王晟用完後,喚來衙役將東西撤走,自己則坐在原位閉目養神。
休息的時間轉瞬即逝,王晟再次聽見鼓聲響起,就把收拾在一旁的毛筆再次放在順手的一邊。
“立政惟人不惟官職。”
王晟將考題抄下來愣了一下,仔細搜尋記憶才想到,這句話在《尚書》一書中略有提及。
《尚書·商書·鹹有一德》曾明確的寫道:“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大概的寓意是唯賢人是用。
這一句就是勸誡君主選擇任用的官吏,選賢任能。而聯絡下文則可得知,作為臣子,需要輔佐君主推行德政,治理百姓。作為君主也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做到德行一致。
王晟思考許久,才決定以“賢能治國”為破題,強調選賢任能需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繼而講述如何選舉“賢”,選“賢”,任“賢”。
他寫完這篇,檢查一遍,鼓聲已鳴兩次,收卷官上前迅速查驗後,將試卷收走,衙役跟隨其後,遞上清水。
“五經文”與“五言六韻帖詩”只有兩刻鐘的休息時間,除卻考生特別要求需要進食,否則衙役不會遞來吃食。
王晟接過衙役遞過來的水,放到桌上,這才忍不住甩了甩手。
他活動活動筋骨,將水飲下,望向不遠處放空自己。
“咚——”
王晟回過神,接過衙役遞來的試卷,準備聽題。
“臣事君以忠。”
王晟一下子反應過來,這是《論語·八佾》中孔子回定公的話,全文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他立即就將自己早就備好的忠君詩寫在試卷上,檢查完平仄韻腳,就將筆放下。
申初,擊鼓五聲,周圍衙役高聲喊道:“納卷。”
所謂的“納卷”,就是將自己平時的優秀作品交給主試部門,讓主考官過目。
王晟在考前已經繳納,此時高喊,不過是將物件從封存處取出,搬到考官的所在處。
申末,擊鼓七聲,不論有沒有寫完,衙役都會將試卷收齊。如果有抗拒衙役的,不僅要遭到廷杖毆打,還要在試卷上印“抗拒”二字,然後命兩位衙役扶出考場。
收卷官每收一卷,都要認真檢查有無門第等錯漏,有無作弊。如果沒有錯漏,就給考生髮放準出牌。考生需要根據準出牌,方可離開考場。
每次出場須集合十人,大門才開一次,隨後關閉。等候下次考生再集合完畢,才能再次開門。
收卷官將試卷收齊後,十卷為一封,裝箱送到評閱處,等候考官評閱。
整套流程下來,參考“府試”與“會試”,因而比“院試”嚴格數倍。
王晟考完之後,精神已然疲倦。
季少淮昨日便已通氣,說今日不回府學,於是,王晟自行回學府,去饌堂用完餐後,草草洗漱便歇下。
一夜安睡,晨曦微露。
王晟摸著腦袋直起身,不知覺已至巳時,這時饌堂的廚子恐怕早已將鍋碗瓢盆洗淨。
府學在歲考後便放了十日的假,一來是因為學官們有些調去歲考考試中擔任考官,二來,也是為了歲考之後,學子還要面臨評定等級,評定等級之後,就是相應的升班,與“退學”。
他只能在院中例行晨練,結束後再出府覓食。
歲考時,客棧茶樓想必人滿為患,尤其是今日是童生試歲考。
王晟思索一番,決定就到自己經常光顧的小攤販享用朝食。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