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歲考(一)(第1/2 頁)
王晟拜別丁訓導,獨自一人去饌堂用完餐後,回到號房洗漱一番,複習完功課便躺下。
他看著四周,神色不明。
越朝處處充滿怪異,一開始還未曾察覺,到了長樂府,差異更加明顯。
小到火柴、序號之類,大到地名官職,更甚者是皇帝的由來與死因。
火柴雖說是明代便傳入中華地界,可相比於火柴,人們更傾向於使用火摺子,還有清河鎮上那現代叫法的客棧,以及有縣令坐鎮的清河鎮,還有與清代一般叫法的學政……
如果沒有記錯,清代才有的這個官職,而在明代,學政在明代一般稱為提學官。可若是在清代,怎麼會有賈文濤所說的閣老?
撇開這些事情不說,本朝對商人與參軍之人的看法,就與以往不同。
……
王晟閉上眼睛,無人可窺探情緒,此間紛紛擾擾,全在眼前清淨。
翌日清晨,季少淮才從府學外回到號房,這次他依舊帶了朝食,同時,也帶來了一則訊息。
縱馬之人,當夜死於醫館,上吊而亡。
季少淮回府學,再次拿回了他經常帶在身邊的扇子。
此時此刻,他正用著扇子輕點桌面,望著王晟鬱悶地說:“捕快圍著那間醫館,除卻醫館中人,無人可接近那處。
“可是,半夜醫館中人均在歇息,那人卻悄無聲息吊死於門內,且門窗緊閉。經仵作檢驗,是他本人自尋死路並非他人蓄意謀害。”
“這人經人辨認,還是附近有名的逃犯,在逃數十年,他為何自裁?”
王晟吃完,將碗筷收拾完畢,回應道:“在逃數年,你我都不知他是否有牽掛,有人以妻兒老母作為威脅,加以錢財,未必不可能。左右被官府抓住都難逃一死,不如自裁了事。”
季少淮緩了一會兒才說道:“對了,王兄。前陣子你不是一直在找書籍嗎?昨日我回去,祖父主動提起你,想來是同意王兄你來府中查閱。”
王晟聞言立馬起身向季少淮行禮道謝。
季少淮連扇子都未曾放下,立馬攙著王晟的手說:“你我不必如此。”
不候多時,歲考之期悄然而至。
應考的生員需在前幾日便確認參考,由訓導報與學官,學官根據參考人數造成統一大小的冊子,命令所有生員親自填寫,其填寫的內容除卻年齡、籍貫、三代、入學與補廩的年月,最重要的是所受獎懲情況。
例如王晟與季少淮此次因協助官府徹查冊子一案,官府雖沒有將幕後之人抓捕歸案,可是,及時制止了更多學子遭受危害,因而有功而受到嘉獎。
如果有人因為偷竊、行騙等等遭受懲罰,也需要在冊子裡註明。
這本冊子在學政行文到時,就要送到歲考考場,而另一本則是由學官自己抄寫,將上一次歲考、科考的生員的名次及品行進行評定,與上次歲考出過的題目一齊寫上,等學官到臨便送上。
除此之外,長樂府的禮房還要根據參考的生員人數,負責印好試卷。
本次歲考依舊在老位置,可是,檢查的力度與府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學官與正堂裡,拍下三板,有人唱道:“雲板三聲。”
二門內擊鼓三下,大門外眾衙役擊掌三聲,如此便算做歲考正式入場。
考生身著便衣,便服,只穿鞋襪,不許穿靴子。考生只需要帶筆墨,其餘的吃食都由考場發放,其跟隨著手持牌匾的書吏依次站立。
考生根據各府州縣的官員點名依次進入大門,由四位武職人員進行搜查,周圍亦有六十名帶刀武職人員在一旁等候。
二人同搜一人,三十人為一個批次,如果有人膽敢在此喧鬧,帶上枷鎖,直接送走。
王晟抬頭看了一眼前面被抓走的人,安靜的接受古代版安檢。
二門上,亦有府提調官唱名,依次進入二門。二門內,一名學官負責搜查考生,另一名學官負責唱名,學政亦要親自檢視考生資訊與本人是否相符,以防買號。
若由學政親自檢查無誤後,號簿需要送到提調官處收納查封。
所有考生都進入考場,巡捕官員需要根據冊子再次搜查,如果沒有發現作弊行為,才能放考生到相應的號房。
歲考與府試不同的是,考題並非直接刊印在試卷上,衙役發放的只是一張規格大小一致的白紙,需要考生靜坐聽題,講考題抄錄下來,考完一場,將試卷交給衙役,才能出恭飲茶,且出恭不許兩人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