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清河鎮(第2/2 頁)
,奶奶。給我二十文錢就好。”
老奶奶拿二十四錢要給王晟,王晟數了二十文錢,剩餘的錢隨著栗子裝進老奶奶的籃子裡。
可能是大傢伙看著王晟給的價錢實惠,口齒又伶俐,加上山貨成色不錯,不一會兒,王晟與王文秋就將山貨賣完了,得了一百六十文錢。隨後,王晟就隨著王文秋前往繡莊賣柳昭星所繡的手帕,也得六十文,花了二十文錢,又在繡莊拿了新一批的物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等賣物品的事情了結後,時間過去許久,王文秋與王晟找人問了路前往清清書肆。
清清書肆確實是一個大書坊,時不時有學子相約踏入,屋內有好幾排木製書架,王晟還沒學習複雜的字型,辨認不得書架上的書。隱約見到學子穿梭其間尋找書籍,又將書籍拿到掌櫃處結賬。
在書架的旁邊,擺放著一張紅木書桌和幾把木製椅子,可以看到一些讀書人拿起書來細細地研讀,或者一些學子在這裡聚集討論,也有一些學子在木桌子上抄書。一位學子抄完後,將所抄寫之物拿到掌櫃處,掌櫃辨識過後,給了那位學子銀錢。
環視了一週,王晟並未看見筆墨紙硯。
“掌櫃,你們這可有文房四物可買?”
掌櫃低頭,見不及櫃檯高的孩童詢問,思索片刻問道:“你想要什麼價錢的文房四物。”
“便宜點就成。”王晟說道,又加了一個要求,“耐用一些,小子剛習字,用不得精細物件。”
掌櫃招手喊來夥計,低聲說幾句。很快,夥計便端來幾個物件。
“這筆,是由羊毛製成,稱為‘羊毫筆’,吸墨量大,比狼毫筆經久耐用,售八十文。”
掌櫃放下這筆,轉而拿起旁邊的墨。
“這墨,乃藝粟齋出品,售價一百文。這硯,乃‘瓦劄’,是為瓦硯,下墨速度快,在書肆也是中十分暢銷的,售兩百文。店中有活動,這三者共買,為賀劉大人生子,送一刀紙。”
王文秋算了算錢財,兜裡只有三百零二文,還差七十八文。王晟也明白這情況,開口問道:“掌櫃,你們這可有缺漏破損之物,家中銀錢不夠,恐怕不能買。”
掌櫃腦子一轉,還真想到自己有個未出手之物,本來打算過陣子再拿去處理,送與親戚和打碎分給抄書之人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能賣點錢財,為清清書肆創造營收,年底沒準能得知府大人的賞識。
掌櫃又低頭向夥計說了幾句,夥計又拿來一物。
“這也是一方瓦硯,不過搬運時,粗心的夥計從高處不小心摔到地上,磕了一角,這就算你一百二十文錢,和那支羊毫筆與藝粟齋的墨正巧湊成三百文。”
王晟接過一瞧,這一方硯臺因重力緣故缺了一塊,其餘部分倒是毫無影響,十分小巧,雖然硯的邊角處略顯粗糙,但是用一句話表明心跡則是買到就是賺到。
王晟與王文秋齊齊向掌櫃道謝,王文秋掏出三百文,交於掌櫃。
“不必多禮,不必多禮。”
掌櫃謙遜推讓,另一邊讓夥計包裝好,送到王文秋手上,王文秋開啟柳昭星準備已好的袋子,將東西放好,再牽著王晟走出清清書肆。
時間流轉,路過周圍的食肆,已經坐滿屋堂,王文秋與王晟買完文房四物後,已然沒有了銀錢繼續用食,王文秋卻在食肆前站定問道:“想吃饃饃嗎?”
王晟在書肆的時候就看見,王文秋的兜裡只還剩下兩文錢,如果買了這饃饃,大概是要徒步回家,於是說道:“現下有些渴了,不想吃饃饃。爹爹,我們快些回去吧,我想吃孃親做的。”
王文秋便領著王晟快速走到約好的地方,等待陶大聰的到來上牛車回村。過了不久,陶大聰就帶著空的罐子和購好的食材趕來,二人登上牛車,三人一同回去王家村。
:()穿越古代之農家子科舉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