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路遇寧採臣(第2/5 頁)
醉生夢死,只顧吃喝玩樂,將杭州當成了汴州。
汴州,也就是大宋立國時的京城,也稱汴京、東京。
鄉試乃是朝廷科舉的一個重要環節,分省而考,每個省根據考生的數量錄取相應比例的考生。
中試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
比如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伯虎,便有很多人稱之為“唐解元”,因為他當年參加鄉試獲得第一名的殊榮,也就是鄉試一省狀元。
鄉試中舉之後,接下來,各省的舉子還要入京統一參加全國考試,也就是會試。
會試第一名,稱之為會元。
最後一關:殿試。
殿試欽點第一名稱之為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如果有誰在鄉試中奪得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一,那便是解元、會元、狀元三連,美名其曰:連中三元。
當然,自古以來,連中三元者並不多。
這其中又不得不提到一個特殊的稱號:探花。
探花乃是殿試第三名,但,這並不代表探花的學識弱於狀元,弱於榜眼,有可能比他們還強。
這是一個傳承了多年的潛規則。
一句話,探花郎,必須是文采出眾,人才也出眾者方才能獲此殊榮,除非遇上一個眼神有問題的皇帝。
臨行前幾天,辛九孃親手替丁修縫製了兩件衣袍,讓他帶著著路上換洗。
其實,對於丁修來說,要去杭州實在是一件簡單之極的事,御劍飛行,最多兩個時辰就到。
不過,他也不急,就當一路游水玩水好了,所以還是提前了半個月出發,徒步前往。
一路上閒步信庭,這日擦黑時分,卻在路上遇見了一個書生模樣的男子,揹著一個書箱,看樣子也是去赴考的學子。
一般來說,各地書生去赴考大多都會結伴而行。
畢竟世道很亂,一個人孤身而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要麼遇上盜匪,要麼遇上野獸,甚至是遇上鬼怪什麼的。
還有就是一路風餐露宿,萬一染上風寒什麼的,身邊沒個人照顧,運氣不好說不定就一命嗚呼了。
自古以來,病死在赴考途中的學子可不在少數。
所以,很多同鄉考生都會結伴而行,家裡有錢的倒是不用結伴,但有書僮、家人、家丁之類的隨行。
丁修之所以獨行,是因為他有實力。但那個書生顯然只是一個普通人,而且,還錯過了宿頭,看他東張西望的樣子,怕是在找能夠借宿的地方。
畢竟這荒郊野外的,沒點實力誰敢在野外隨便找個地方睡覺?
於是,丁修走上前去招呼了一聲:“兄臺……”
那兄臺聞聲轉過頭來。
這一瞬間,丁修的腦海裡不由自主響起了一段旋律:
“人生路,美夢似路長
路里風霜,風霜撲面幹
紅塵裡,美夢有幾多方向
找痴痴夢幻中心愛
路隨人茫茫……”
看來,這應該就是寧採臣了。
只不過,這時候的寧採臣看起來還要年輕一些,畢竟是在劇情時間線之前。
一見丁修,書生驚喜不已,拱手道:“小生寧採臣,見過兄臺。”
果然是他!
丁修也拱了拱手,笑道:“原來是寧兄,在下丁修!”
“難道,丁兄也在找那處民宅?”
“嗯?”
寧採臣說的這句話,丁修沒聽懂。
“難道丁兄不知?”寧採臣愣了愣,隨之解釋道:“是這樣,我無意中聽說這附近有處宅子,裡面有一個紅袖姑娘,不僅免費給赴考的考生提供食宿,還額外資助一筆銀兩。”
丁修一臉訝然:“有這樣的好事?”
寧採臣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我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可一直沒找到那宅子。”
“你會不會走岔路了?”
這麼一說,寧採臣不由細細回起了一下,隨之有些不確定道:“之前好像走過一個岔道,要不……咱們一起回頭看看去?”
“呵呵,好啊,走吧。”
有人同行,寧採臣的膽氣倒也壯了許多。
二人一路走一邊聊著。
“不知丁兄是哪裡人氏?”
“郭北縣。”
“真巧,小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