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萬一遇上白素貞呢?(第1/5 頁)
第123章 萬一遇上白素貞呢?
特別是知縣這樣的基層官員,大多兩三年就要調離。
這便是百姓所說的流水的老爺。
可是,縣衙裡的那些吏卻鐵打的,幾乎不會挪窩。
這些吏一般指的是三班六房,皂班、捕班、快班,捕快二字,便是由捕班、快班組合而來。
六房與朝廷六部差不多,指的是吏房、戶房、禮房、兵房、刑房、工房。
至於那些衙役,其實不是固定人員,都是百姓前來服徭役,不僅沒錢拿,有時候甚至還要自帶乾糧。
等服完徭役,又輪換一批。
知縣看似威風,統領全域性,其實實際做事的主要還是三班六房。
這些人幾乎全是本地人,與當地商人、鄉紳乃至於地方惡勢力皆有著盤根交錯的關係。
如果知縣與他們一條心,悶著頭大家發財,自然就好辦事。
如果反之,那就很難全面展開工作了。
比如徭役、徵糧,總不能讓知縣親自下鄉去挨家挨戶收吧?
只能派人去,但派出去的人故意拖延,導致沒按時完成徵糧任務,吃虧的可就是知縣了。
甚至,那些小吏再暗中煽動一下民變……知縣恐怕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很多人總以為知縣可以一手遮天,實則不然,如果馴服不了
施文清乃是新晉進士,對於官場這一套並不太懂,聽到周詠娓娓道來,方才明白,他想實現自己的抱負,怕是比登天還要難。
假如他要為民做主,那麼那些小吏勢必會使絆子。
如果與那些小吏沆瀣一氣,那就違背了他的原則。
那麼,開除那些小吏呢?
這法子同樣行不通,衙門裡那麼多小吏,總不能全部開除吧?而且就算開除也得有個理由。
何況,新招來的小吏也不見得會更好。
思來想去,施文清決定聘周詠為縣衙師爺,他想周詠畢竟是本地人,對當地的情況很熟悉,應該會協助他搞好縣治。
一開始周詠不願意,畢竟他也知道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
可架不住施文清苦苦請求,再加上週詠生性正直,也看不慣那些惡吏的行徑,最終還是應承下來。
哪知,這樣的決定卻為他帶來了滅頂之災,導致家破人亡。
包括施文清在內,也被削官罷職,流配三千里。
這是因為周詠在查賬時,查出了不少前任知縣與當地富商、以及那些小吏相互勾結中飽私囊之事。
同時,還查出了不少強佔民田民居,欺男霸女之冤案。
雖然周詠早有心理準備,但看到這些卷宗之後,依然震驚而氣憤。
施文清剛入仕途,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立誓要一追到底。
如此一來,自然惹怒了不少人。
那些人或許平日裡勾心鬥角,但這時候為了共同的利益卻一起聯手對抗。
在他們的陰謀設計下,施文清無辜捲入了一場舊案,周詠也未能倖免。
幸得施文清有個同窗在京城為官,四下奔走,施文清總算保住了一條命,但也被罷了官,流放三千里。
周詠可就慘了,那夥人恨他入骨,自然要趁著這機會死裡整。
最後,被判了個抄家滅族。
紅袖早有預見,在官兵前來抄家之前懸樑自盡。
綠兒乃是她的貼身丫鬟,這丫頭一向忠心耿耿,眼見小姐去了,她也跟著上了吊。
這樣的遭遇,如果換作別人,變成鬼之後恐怕就是厲鬼,不知會鬧出多大的動靜。
難得的是,紅袖主僕二人居然沒有一點點戾氣。
但這並不意味著紅袖會就此作罷,她只是採取了一個另類的方式,她不停地資助過路的考生……
當然,她資助的銀子從何而來,丁修並沒有問,也不想去問。
她希望有朝一日,有人入朝為官之後會記得她的援助之恩,替她的父親洗涮冤屈。
“這便是小女子的遭遇,不知公子是否願意幫助小女子達成心願?”
丁修嘆了一聲:“紅袖姑娘,雖然在下並不太贊同姑娘的做法,但是,在下很欽佩姑娘不屈不撓的精神。
實話說吧,在下並不想入朝為官……”
聽到這裡,紅袖不由臉色一變,眼神頗有些失望。
畢竟她好不容易遇上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書生,更是一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