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敢為人先!新時代的締造者!希望孩(第2/4 頁)
能在《大公報》上發表文章,這含金量,可真是一點兒也不低!《大公報》,總編輯辦公室。
年過四巡,正值壯年的梁文康同志,手裡正拿著一個讀書看報專用的小型放大鏡。
他將《三毛流浪記》裝訂成冊,開始觀看起這部漫畫,一字一句,仔細斟酌。
良久後。
只見他看書的眼神裡流露出了些許異彩:“這三毛,可當真是有趣.”
從早上上班開始,一直到中午放飯,他都坐在工位上,近乎於廢寢忘食的賞析著這本漫畫。
從《三毛流浪記》的畫風、內容、再到整部漫畫的立意全都被他仔仔細細,非常認真地研究了個遍。
越是覺得有趣,他就越看。
越是深看下去,他就越是覺得有趣。
臨近中午,如果不是新聞部的同事過來敲門朝著他提醒:“梁總編,你要是再不去食堂吃飯,食堂阿姨就該關門了.”
那他可能還真就會忘記自己沒吃早飯,並且也沒吃晚飯的事情?“就來。”梁文康隨意朝著同事喊了聲,然後便起身,朝著即將關門的食堂慢步走。
在去往食堂的路上。
梁文康一度開始回憶起前段時間他和社長一直在討論的話題:“何為大公?”
“天下為公!”
“我們《大公報》現在需要非常之迫切的轉型.”
其實《大公報》在創刊之初,一直就秉持著【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宗旨,對於當時各式各樣的時政熱點,進行針砭時弊,其目的就是為了——
“開風氣,牗民智,挹彼歐西學術,啟我同胞聰明!”
在抗戰年代,《大公報》為抗戰時期的宣傳工作,起到了非常之關鍵的重要。
甚至於在戰後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大公報》也被西方媒體視作為東方報刊的範例和典型。
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向以針砭時弊為己任,敢於說真話而聞名的《大公報》報刊——
竟然變成了粉飾和平的一種工具?當然,現在的時代,的確是很和平。
但是作為報社媒體從業者——
就是應該走在時代前列!
敢為人先!
不能大家想看什麼新聞,我們就去報道哪型別的新聞。
不能大家想看哪方面的文章,我們就叫作者的創作動機往讀者想要看的方向靠攏。
如此這般,《大公報》和市面上一昧追求銷量的三流報刊又有什麼區別?“我們《大公報》上連載的文章,一定要具有劃時代的批判意義!”
“不要忘記我們創刊的初衷!”
在和社長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溝通與交流之後,梁文康當即向社長保證:“兩個月時間!”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不敢說能做出什麼大的成績,但一定會讓您看到一定程度的改觀”對於類似於《大公報》這種檔次的國營報刊來說,社長的位置就是一把手,總編輯的位置就是二把手,雖然總編輯要聽命於社長,但從職級上來劃分——
這兩者其實都是一樣,都是部級。
只不過從分工上來劃分,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但要論起兩者握在手中的實權——
梁文康作為《大公報》的總編輯,含權量那可是一點兒也不低!“把漫畫的背景設定在舊時代,透過描寫流浪兒童三毛的悲慘生活,側面襯托舊時代官僚對於底層勞苦百姓的壓迫”梁文康從食堂打飯回來,一邊在腦子裡頭腦風暴,一邊暗自回想,“從漫畫本身來分析,影象生動易懂,並沒有什麼閱讀門檻,這點利於故事的傳播.”
“從隱喻含義上來分析,這漫畫想要表達的宗旨,旨在揭露封建資產階級的黑暗,底層民眾生活的不易。”
“從深層意義上來解析,這漫畫想要表達的不止是三毛和他身邊的流浪兒童不公待遇,它所想表達的,是遭受壓迫之後,民眾抗爭意識的覺醒”
一部通俗漫畫,能做到描述舊時代民眾悲慘生活的同時,還能喚醒民眾的抗爭意識?
想到這裡,饒是歷經風雨,見識過大風大浪的梁文康也不禁感嘆:
“不得了,這作者,當真是不得了”
回到總編辦公室。
梁文康放下手裡的飯盒,第一時間就開啟了電腦,開始查閱起這《三毛流浪記》的作者訊息。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還真是嚇了一跳:“這《三毛流浪記》的主筆,竟然還是個學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