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方老師面色平和,言歸正傳,知道沒真生氣,互相擠眉弄眼一番,漸漸安頓下來,開始聽課。
國一高這門國學選修課,帽子戴得挺大,其實內容相當具體。國文組負責此事的是一位老教師,平生最愛太史公司馬子長,以為“半部論語治天下”,莫如“一卷史書通古今”。何況講故事總比干講道理更容易吸引學生,因此定了課題為《太史公書》。第一學年招募幾個國文老師輪番上課,零零總總講了十幾篇課外篇目。第二學年,進入所謂專題研修及論文寫作階段,校方也明白朮業有專攻,因此決定聘請校外專家擔任輔導老師。
方思慎對學生們的水平完全沒底,又拿不準最終要求達到什麼程度,交接時特地向那位老教師請教。老先生搖頭晃腦:“京師大學藏龍臥虎之地,弱冠之年,博士之尊,後生可畏啊……國學乃我大夏民族之魂,薪火相傳,繼往開來,任重道遠啊……”最後交給他一頁已授文章目錄,一張充斥著“薪火相傳任重道遠”的課程計劃,再沒有其他參考資料。
如此有特點的老師,方思慎覺得自己應當多少留有印象才對。仔細回憶,卻連當年畢業時班導師姓甚名誰都已茫然無蹤。
這不能怪他。想當初十六歲的方思慎,直到高校聯考前三個月,才以轉校生身份取得國一高的學籍,並正式改用現在的名字。原來那個略帶女氣的名字“何致柔”,知曉者本就寥寥,此後再沒人提起。回到父親身邊僅一年多的少年,雖然懷抱各種隔閡,也明白父親為了自己的戶籍和學籍奔走求告,煞費苦心,對於新名字與新身份,心底深處,都是認可甚至期待的。
當然,時至今日,又另當別論。
方思慎只有在看書的時候最理性,因此現實生活被他弄得一團糟糕。他自己是既不承認其然也不追究其所以然的,倒也過得穩當。往事在他腦海中,都是一幅幅印象畫,一幕幕黑白電影,提煉出的經驗教訓始終有限。壞處是總也學不會世故圓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