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4/4 頁)
加難。
早幾年有幾支還算成功的亞洲樂隊,不過都是特殊案例。比如,一支蒙古的樂隊曾經火了一陣,但是歐美人喜歡的是他們的民族特色,抱著看猴戲一樣的心理,很少有人關注這支樂隊的音樂本身。比如,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的樂隊也曾在歐美引起過一陣波瀾。但是究其原因,是當時外界對於尚封閉的這個國家的好奇,出名的搖滾樂曲也基本都是一些反·黨、反·共的內容。為此,當時的某位樂手——國內的搖滾之父,還因此遭到封殺,終身不得再上國內任何一家媒體。
而到了新時期,一名亞洲樂手要想在歐美闖出名堂來,就更加是難上加難。雖然已經有日本樂隊在前面開路,但是對於嚴歡來說,這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歧視,在一個仍舊以白面板為主的行業裡,它隱藏在每一個角落。有時候它並不是某種明顯的厭惡或者拒絕,單單是再提及一個亞洲樂手時所表現出來的詫異,那就隱隱顯現出,這個搖滾王國對於外來者的排斥。
嚴歡的第二張專輯,就遭遇到了這種門檻。他的音樂被人質疑了。
有樂評家聲稱,雖然搖滾是年輕人的吶喊,但是這位亞洲樂手卻總是在表達這一種孤獨的情緒,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江郎才盡。
也有人稱,排行榜上居高不下的排名,僅僅是大家對於樂手的好奇,並不意味著對音樂本身的認可,而是一種奇貨可居的心理。君不見,當年鳥叔的音樂還總是佔據各大排行榜,但是誰都不會認為它有任何藝術價值。
嚴歡的問題就是,他的音樂雖然在樂迷中獲得了一定的口碑,但是確沒有得到任何一個高階樂評家的認可。
“這也不是一件壞事。”胡克拍著他的肩膀道:“最起碼這說明那些人已經開始注意到你了。要讓這些老頑固們改變一直以來的想法,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在歐美樂壇,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就是,完全純血統的亞洲樂手,根本無法在這裡做到真正的大紅大紫。歐美的音樂可以輕而易舉在亞洲引起波瀾,但是亞洲的音樂卻很難打進歐美。因為這幫自視甚高的傢伙們,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好了。
“他們是在嫉妒。”胡克說:“這正是害怕你的搶奪他們的席位,所以才紛紛出口攻擊你。這是一種畏懼的表現,你不用在意。”
雖然周圍的人都這麼安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