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插手的道理,而且姜子牙犯了錯,雍正便是不顧師徒之情的對他下了手,相信這普天之下也沒人敢說他的不是。
當然啦,雍正縱使能夠管住世人的嘴巴,卻也無法管住世人的心的。
而且,在這八百諸侯虎視眈眈的時候,雍正總不能落人把柄,給人以口舌的。
索性,姜子牙若真的做錯了事的話,那必然是謀逆叛國的大罪,那時候,雍正處置了他,可就真的無人會說雍正的是非,而是會說姜子牙的不識好歹了。
這可真真是雍正人生中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不過,也多虧他的百般謀劃,否則這姜子牙還未必有幸與雍正得了個師徒的名份呢。
也許雍正那身為紫微大帝的魂魄確實是有些作用的,再甽他本身的悟性也不差,所以,當聞仲被侍衛喚進宮來時,姜子牙雖然只來得及為雍正講解一些凡人修道時的一些誤區,以及常犯的一些錯誤,但也足夠雍正有所領悟並且舉一反三了。
但凡掌握過身為帝皇所擁有的無上權勢之人,總會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衝動,為了長生,歷史上為此而修佛問道的帝皇可謂歷朝歷代都有,不勝列舉。
雍正做皇帝時,年紀已經砈,竟是連壯年都稱不上。
但他原先,便只是為了消除兄弟們對他的戒備之心也好,還是為了不爭即是爭的信條也罷,但這奉佛的時間越久,佛經裡面的說法或多或少的,總是進入了雍正的心裡,雖然極其的有限,否則他被所謂的八賢王,及其八爺黨一通的鬧騰之後也沒會值得用出雷霆手段來了。
但若說雍正沒有思考過長生的可能性,那卻是絕對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胤祥被病痛所折磨時,雍正越發思想起長生的好處來了,而等到胤祥因為勞累過度而病逝之後,他因著胤祥的那一句“好好活下去。”便越發被激起了對生的渴望。
所以,雍正不再信佛,修起了道來。
即使他本人也知道用修道來求得長生,其實並不如何靠譜,可是在胤祥去後,身子因為哀毀過及而健康每況越下,三天兩頭就能小病一場的雍正來說,已經是最後的浮木了。
雖說,當時雍正讓人煉出所謂的仙丹,每日都要啖上一顆,但卻是因為雍正覺得吃了這所謂的仙丹之後,他的精神確實好了許多,因此而越陷越深了起來。
不過,不管當初種種到底是好還是如何,總還是給雍正提供了一下修道的法門。
為了今日能順利得修習道法,雍正還特特兒的回憶了一番上輩子所翻閱的《道德經》一書,也算是入了個門坎了。
所以,當想要與雍正商議東夷戰時的聞仲到來時,發現陛下已經迫不及待的跟姜子牙學習如此冥想了。
聞仲曾經也有考慮過要教導雍正道法,他以前受先帝之命,做了帝辛的老師,教導他功課,告訴他為人處事的道理,聞仲是真的把帝辛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的疼愛。
可是面臨著原則的問題時,他即使有心想讓帝辛成為自己真正的徒弟,可是下一任大商帝皇的身份,卻不得不讓他望而卻步。
聞仲曾經為此找過通天教主,當時通天教主只是搖了搖頭,臉上露出高深莫測的笑容,意味深長的告訴他:“帝辛的緣分不在你的身上,況且他還身負天命,你只要在一旁看著便是了。”
聞仲實際上不太能理解自家師父的意思,不過話已經擺在他面前了,聞仲也就不再糾結,只等著帝皇的緣分到來了。
雍正對於修道的天分,聞仲實在是很吃驚,他若有所思的看著教導雍正冥想的姜子牙,心中思索著,雍正所謂的緣分,是否就落在姜子牙的身上,他是不是教導雍正,能與雍正有師徒之實的人?!
答案也許早已經不言而喻了。
聞仲與商王有師徒之名,卻無師徒之實,而姜子牙卻反之。
那麼,雍正所揹負的天命又是什麼?
這是聞仲心中另一個疑問,但想到通天教主那意味深長的眼神,聞仲覺得,似乎是不能對外人言的?
也罷,既然陛下揹負著天命,聞仲總不會袖手旁觀的,若是會威脅到陛下的,聞仲知道自己必然不會理會對或錯,只會護著陛下的。
而既然在心中有了決斷,那麼那所謂的天命是何緣故,又何須一直記掛在心呢?
☆、第十一章
自從雍正開始跟姜子牙學習道法之後,修為可謂是一日千里,若不是他過於放不下凡塵中的一切,心性無法超脫於凡人的話,相信他早該有所小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