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並不因為那肆掠於西北的契丹人有所改變。上國氣度,並不只是一句坐井觀天的空話。
自□□立國以來便定居於大宋朝國都汴京的賜樂業人,是天生的生意人。而此番他們入蜀的想法,自然,是為著財富。
蜀地閉塞,地處偏遠,那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及水旱適宜的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可自當朝官家即位以來的天災*改變了這一切。
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繁重的賦稅及當地豪族大戶、貪官汙吏的侵佔使得一切都向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
起義爆發了,並以燎原之勢迅速席捲著蜀地。
而這樣的情況下,這群嗅覺靈敏的賜樂業人竟然想著入蜀做生意?
這使得即將就任蜀地知州的張詠不得不對此報以十足的興趣。
很顯然的,這群講著流利官話並在汴京生活了很久的藍帽回回們,雖然有著完全不同於宋人的習俗文化與樣貌,卻對大宋朝的某些方面有著超乎尋常的理解。
比如經濟。
唐末以來的分裂歷史,並沒有在大宋朝兩代皇帝的努力下得到解決,歷史滾輪推動下的大宋朝經濟卻得到了超乎前朝的發展,貨幣短缺,這是一個擺在大宋朝君臣議案上的大問題。
宋人們對於貨幣的概念並不清晰,可來自於後世的江寧卻清楚的知道,做為商品流通使用工具的貨幣,一旦出現了問題,將會造成怎樣可怕的影響。
當然,這影響於現在的大宋朝君臣而言並不清楚。或者說,由於這樣或那樣的侷限使得他們雖然將這件事提上了議程卻沒有想出好的解決方法。
在金本位尚未建立的時代裡,做為國家貨幣基本單位的銅,在大宋朝是極度缺乏的。遑不論,還有每年要交給契丹人的大量歲幣。於是立國以來的大宋朝君臣們,想到了一個不是主意的主意:
禁止銅礦入蜀。
並且一直堅定不移的執行著。
這是在抑制著蜀地經濟的發展。
一個缺少足夠貨幣的地方,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又會有多少商人,願意在此活動呢?更何況,大宋朝的賦稅中,商稅,亦是佔了極大的成分。那些為了政績的地方官員們,在無法從一擲千金的商人們身上獲利時,其目標會轉向誰,不言而喻。
☆、第6章 貨幣,女郎,劍修
這群定居於汴京的賜樂業人,以他們幾乎超脫於這個時代的商業天賦指出了這一切,並且不懼於向江寧和張詠展示這一切。
這群異族者們所具有的商業直覺與天賦是來自於千年之後的江寧所不具備的,也使得張詠這接受了傳統士大夫教育的新任蜀地知州倍感新奇。
雙方的客套與談話,進展份外順利。
來自於遠方的異族者,並不吝惜這點小小的指教。更不用說那屬於他們未來的商業計劃裡,需要得到來自於大宋朝的支援。不管這支援是來自於官方,還是民間。
也因此,他們對與人之間的交流看得極其重要。
況且江寧與張詠,並不像一般的普通人。
勿說其他,就是穿著黃土短褐,系黑腰帶,帶著紗帽做一副鄉下人打扮。單槍匹馬並未帶任何隨從或家眷且即將就任的張知州,那通身的氣度與威嚴,又豈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
更不必說江寧這長相俊秀交談儒雅風度翩翩的少年郎。
時光便這麼過去,在相互表達了交談的意向與興趣後,之後的一切便是那麼的順其自然了。
只這入蜀前的最後美景,楚人“巫山*”的綺麗與浪漫。不說對這世界已經有了那麼幾分熟悉與歸屬的江寧,便是已經在大宋朝的土地上生活了這麼多年的賜樂業人們,也是好奇而神往的。
雖然這過程並不怎麼的好受。
微微正了正衣冠,扶了一把面色帶了些許慘白的張詠。嘴角露出一抹略帶苦澀的笑容,江寧轉而語音溫和的對著驚魂甫定的船上眾人道:
“諸位還是好生進入船艙內休息吧,過了這三峽,往後的路程也就平緩了。想也不會發生什麼大事。”
船家是久經水面的老把式,於這水道上來往不知多少次,也是頭一回碰見今日這般邪門倒黴差點觸礁船毀人亡的事情。雖然僥倖過去了,一時之間卻也不免有那麼幾分怔愣。此時聽得江寧言語,又見這少年郎一表人才言語有度,想也知道是一個不一般的人物,心下不免生了幾分好感。因而待其說完,便接著道:
“這位小郎君言之有理,諸位還是回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