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糕點,愣是一個字都沒有透露。
這倒不是他藏私,主要是因為說得越多露餡的可能性越大。
他怎麼向別人解釋自己知道用石膏做豆腐呢?
只能裝傻。
時間一到,半夏立刻開啟蓋子,發現原本澄清的豆漿裡面漂浮著一些絮狀物,香氣倒是變濃郁了。
“難道壞了?”李嬤嬤暗道可惜,心裡又覺得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一個小孩子能做出什麼舉世罕見的美食來?不過,做豆漿的法子可用,估計也是瞎貓撞見了死耗子,被小皇子胡亂折騰出來的。
豆漿中出現了豆花,劉徹讓半夏找了個方形的竹笥。漢代瓷器還沒有盛行,盛食物的容器多是木頭或竹子做的,只有貴族顯赫之家才使用銅器或漆器,宮中的廚具也是竹製的居多。
漿倒入模具後蓋上蓋子,用一塊石頭壓緊,又過了一個時辰,白花花的豆腐就新鮮出爐了。
半夏看劉徹的眼神已經是完全的崇拜,這小妮子的心裡,大概覺得天子不愧是天子,生出的兒子也沾了龍氣,比鄰家巷子裡的小孩都要聰明。
她毫不猶豫地按照劉徹的指揮,做了一個小蔥拌豆腐和一個脆皮豆腐。
“剩下的半塊送給嬤嬤吃。”
“謝殿下賞賜。”李嬤嬤喜不自禁,讓半夏捎了特供給竇太后的糕點回去,反正太后年紀大了,平時也用不了那麼多。
回到住處,王美人正在紡線,她的頭上只斜插了一枚玉簪,身上半點裝飾也無,羅裙亦是極素的顏色,料子八成新。如果不是知道自己身處宮闈,劉徹會以為他走進的只是一所民居,對他溫柔笑著的是一位普通的母親。
“娘。”劉徹輕輕喚道。
王美人愕然看著半夏提著的食盒,轉頭瞅瞅天色,比平時略早些,但也無礙,便吩咐左右:“用飯罷。”
“諾。”
“怪不得今日不貪玩了,原來是廚下里有了新菜色。”王美人細細聽了半夏對兩盤新菜的介紹,喜上眉梢,美眸中似有無限風情。
半夏欲言又止,但忙著給劉徹佈菜的王美人沒有發現。
在回來的路上,劉徹已經囑咐過半夏,暫時不要將自己製作豆腐的事情告訴母親。半夏雖然不明白,但最後還是聽從了他的話,也許是當時劉徹的表情超過了小孩子該有的認真,也許是這件事本身就十分離奇,她一時間竟然被唬住了。
豆腐滑嫩可口,混了蔥香,顏色又是一青一白,格外清爽。
脆皮豆腐經過油炸呈現出惹人的金黃色澤,外酥裡嫩,令人食指大動。
劉徹吃了滿滿兩大碗,王美人也比平時多用了一些。
飯後,在劉徹奶聲奶氣的建議下,剩下的菜餚全賞給了宮婢們。王美人覺得孩子善待下人,懂事了許多,心中也是高興。只有半夏知道,小主子是在犒勞自己。
連續幾天,日子過得十分平靜,王美人欣慰雖然徹兒依舊往外跑,卻再也沒有宮婢前來告狀了,便專心致志地做著繡品,託人出去換錢貼補家用。
她表情專注,完全沒有留意到有人進了門。
第四章 一家三口
劉啟是個大忙人。
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來的家業是整個漢朝,外有匈奴虎視眈眈,內有兄弟藩王狼子野心,上有老天時不時地拿天災考驗,下有千萬子民嗷嗷待哺,他留給自己的時間本就不多,而分給眾多後宮妃嬪子女的更是少之又少。
做皇帝很辛苦,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沒做過的,隻眼巴巴瞅著皇帝手中的權利,殊不知這種權利是活的,用得不恰當,會跳起來反咬你一口。
這天,漢景帝和往常一樣思索該用怎樣的棍子把自己的弟弟梁王打下去,斷絕竇太后傳皇位於胞弟之心。漢景帝不願意這麼做的原因是很顯然的:他和梁王之間,是手足之情;他和兒子之間,是骨肉之情。骨肉之情重於手足之情,合情合理,毋庸置疑。
但竇太后不這麼想:她和梁王之間,是骨肉之情;她和孫子之間,反而隔了一層。所以,她想要讓小兒子繼承皇位,維護自己在後宮獨一無二的權威,也是理所當然的。
古人向來以孝治天下,所以,漢景帝要想辦法既把胞弟打下去,又不能讓老母親太傷心,就一直拖延著立太子的事宜,等待機會和竇太后說清楚。
可他願意等,梁王不樂意等。憑著竇太后大開的綠燈,在長安大肆活動。
漢景帝看著探子呈上來的名單,朝中竟然有大半官員都與梁王有來往,一氣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