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神色確實不耐。還是先探探他的口風。若是他此次不單為議和還為拿自己興師問罪捉拿白將軍而來,自己探好虛實後再想辦法也未為不遲……然袁西經卻百密一疏,他卻不知道,由於當日包拯接獲作為和談使節的旨意後便星夜起程,而仁宗對白玉堂通緝一事卻是在包拯出發之後。聖旨之所以能在包拯之前到達皆是為了讓他先行做好準備保護包拯。所以,其實包拯對白玉堂已成為欽犯被通緝一事,卻竟然是並不知情的。
想到這裡,袁西經終於開口。正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與其妄自猜度不如主動出擊。他不想白將軍死但眼下卻毫無辦法,只能希望藉此機會也許還能找到轉機。
“包大人,不知您打算何時動身前往大遼?我軍中精銳,隨時恭候您的調令,定保護您完成這次重任不負皇上所望!”他抬頭看向包拯,卻見對方一副難以抉擇何時出發的模樣,包拯啊包拯,你葫蘆裡賣的究竟是什麼藥?
包拯卻並未回答,倒是一直跟在他身側的公孫策先發了話:
“陸將軍,包大人連日來旅途勞頓卻心憂蒼生國家。就算是即日起程,只要是陸將軍您一切已經安排妥當,那也是可以的。”跟在包拯身邊隨侍多年,他早已能揣測到包拯心思七八分。雖不知包大人在憂心焦慮所為何事,但眼下的情況卻是比任何時候都來得緊迫,大人一定不介意連日起程,而所謂憂心忡忡之下對於議和之事乃刻不容緩,不如先行到達遼國一切再做從長計議。
輕捋鬍鬚,包拯微微頷首。
表面上他和談一事公孫策自然知曉,但展昭仍舊身在此處之事卻是隻字未提。
不是他信不過公孫策,而實在是此事事關皇上親自授予的密令,且如若上天眷顧,他實在不希望這最壞的結果發生。不管如何,他都不能拖累任何人,若是能憑一己之力做些什麼,他都不希望再讓更多的人牽連進去。公孫策雖不知箇中內情,卻也說到了點上。如是在此思量糾結還不如出發到遼國,早日到達,也好對事情的真相脈絡有個水落石出。
說不定,事情真的還有轉回的餘地。
“公孫先生所言極是,我們當是速速起程赴遼為好。只是……”看了一眼半靠在榻上的袁西經,包拯皺起了眉頭。
“只是不知道陸將軍對行軍護衛一事,安排得如何了?陸將軍眼前是身上有傷,這即刻起程一事……”
“包大人,莫將只是偶染風寒身體並無大礙!”像要證明自己的話般,袁西經掀起蓋被只著中衣微側在旁。照職位來說,包拯官居一品,他雖為將軍卻在正式接到朝廷的冊封前仍低一級,對包拯的態度不卑不亢是以他並未行跪拜之禮。
對於袁西經的態度,包拯並不在意。
“陸將軍,若是你身體確實無事,那是否安排下去,儘快佈置人手?這出發一事,宜早不宜遲。”
“是!這都是陸某疏忽了,軍中御醫林大人見在下日前殺敵受傷所以硬是要在下臥榻休養,還真是讓包大人見笑了!”早日赴遼,不只為和談恐怕還要為捉拿白將軍吧!只是白將軍錯並未及通緝的地步,夜襲一戰雖說是由自己領兵但若沒有白將軍事前的安排擾亂敵營,這勝仗很有可能會變成敗仗。
“如此甚好,那就煩請陸將軍安排下去,我們明早即日啟程趕赴大遼!救邊關百姓於戰禍之中,能早一日便少無數生靈塗炭,這和談一事,實乃聖上明見萬民之福啊!”
“丞相所言極是,是經漁怠慢了。只知保加衛國,卻不知其中大義。來人啊!”
“在!”聞言,帳外立即跑進來一個機靈的兵士。
“你速去安排佈置包丞相休息的營帳,另外,叫楚自崖來見我!”
“是!屬下立即去辦!”
“等一下!”包拯等人剛想隨那兵士離去,卻被袁西經開口叫住。
“你先去把營帳收拾好了,我還有話對包丞相說。”
“是!”小兵離去後,包拯疑惑的站在了大帳口。而四大護衛已隨小兵離開先到預備的營帳裡拾掇物品,一時間偌大帳內就只剩下包拯、公孫策和袁西經三人。
“陸將軍,你還有何事?”
“啊,包丞相。這邊關條件艱苦不比京城,您今夜還請早點休息。”包拯看來似乎真的是隻為和談而來,難道是自己多慮了?
“陸將軍,包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這點塞外風沙算得了什麼,陸將軍不必特意準備什麼,包拯隨軍營裡計程車兵一樣即可。”看袁西經眼中神色猶豫,難道是關於展護衛的事?可是看又不像。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