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道:“你第一次反叛,朕饒了你,你不思報恩竟然又反,是為不忠;蔡瑁勸你不聽,反以為蔡瑁是小人,這是你的不義;你已經不忠不義了,還棄父母妻兒不顧,又加不孝和不仁之罪,張允,似你這等不忠不義不孝不仁之人,死了也要被天下人掘墳鞭屍,還自以為英雄了得?真是可笑,後世人罵人,只怕就要用你張允的名字了,無人能出其右啊!”
張允面色變個不停,不用問就知道內心劇烈動盪起來了。
古人在乎身後名,比在乎性命還重。
像李儒、華歆之類,畢竟千里挑一而已。
看張允神色徹底敗落下去,人跟枯木差不多了,劉協才道:“你死罪難逃,若是還存有一絲人倫,想救父母妻兒性命,或免將來掘墳之憂……”
話還沒說完,張允已經“砰砰砰”地磕起頭來:“皇上!!!臣……臣知罪了!!!求皇上免我父母妻兒死罪……臣……來世做牛做馬報皇上大恩!!!”
劉協看他把腦門都磕得鮮血直流,知道沒有問題了,裝作猶豫,把張允又煎熬了一會:
“今日之事,曹仁知道嗎?”
張允這時候規規矩矩了:“尚未,臣覺得聖駕不可能親臨,等迎了皇上入城,才想去傳訊息,但……”沒有機會。
劉協道:“取筆墨來,讓張允現在寫信給曹仁,告訴曹仁朕在襄陽。”
張允大驚:“皇上!曹仁如知,豈不興兵前來?”
劉協笑:“就是要他來。”
張允一直就沒斷過和曹軍的聯絡,所以南陽換將一事,要不是張允訊息來得快,曹操也不會那麼快就可以做出決定。
南陽一戰,黃祖戰死,荊州軍沒了十萬,曹軍大勝!而且為曹操南征奪取了最有利的地利。
曹仁拿下南陽後,曹操立即又發來二十萬大軍,還有糧草和攻城器械等,把南陽當了南征的排程總站。
有之前的事,張允再傳來訊息,曹軍那方哪裡還會懷疑。
曹仁一得到劉協為了穩住關張二人親至襄陽的訊息,一面派快騎把訊息送回去給曹操,一面決定立即發兵,繞過新野直取襄陽,免得劉協跑了!只要抓住了劉協,關張投鼠忌器,豈能奈何?
曹仁當時就點了在南陽的六萬騎兵,從涅陽、安眾、穰縣繞過新野。
襄陽在漢水之南,與襄陽相對的江北有一個小縣,叫鄧縣。
曹仁率軍來到鄧縣外,使人進了縣城,把鄧縣先控制下來,然後調集民船,在十一月初三這天的戌時初刻,冒著微雪開始渡江,到亥時中,已渡過四萬餘騎。
曹仁吃多了敗仗,謹慎多了,看騎兵多數已經過江,而對岸仍舊沒有任何異常,他自己才上了船過江。
荊州軍的水師營寨設在上游五里處,從下游這方渡江當無礙。
曹仁的船行一半,黑漆漆的對岸山上忽然亮起一點,然後左右搖擺。
曹仁算是反應快了,當下便喊:“傳令全軍,過了漢水的全部撤回來!!!”
旁邊手下將校問:“將軍!那是張允來接應的吧!他應該已經收到將軍送去的信了!”
曹仁道:“我們調撥船隻等待渡江已是好幾個時辰,張允收信早該到了!渡江前不來接應,我還以為天晚,因天子在城中,他不便出城或是乾脆抓捕天子去了!要出現就該在我們渡江前出現,要麼就乾脆不出現,此時出現,必然有詐!!!快退兵!!!回北岸!!!”
話才落口,那點火光搖晃停,一點一點的火光瞬時如燎原一般,從周圍山上出現,密密麻麻連成星海,把漢水江面都給照得能映出人面。
不止對岸,就連北岸這邊都傳來喊殺聲,一時間地動山搖波濤急湧。
曹仁瞪眼一看,河道彎處拐出一艘艘戰船,戰鼓擂得轟轟轟的順著江水而下!
曹仁一愣,忽然傳令:“全軍渡江到南岸!!!”
兩岸都有伏兵,大軍半數多在南岸,到了南岸匯合了大軍還有一戰的機會!
別說撤軍,水軍順風順水,速度極快,要不了多久就能把曹軍攔腰切斷,過了江的多半回不來了,而回撤的路上保不定關羽和張飛從新野殺出,也只剩死路一條!不如拼死一搏!
作者有話要說:新三里最刺耳的一句話就是華歆那句“沒有先王護佑,陛下也早不知亡於何方!”
第一百一十九章
山上開闊處,劉協裹著絨毛斗篷,抱著只暖爐看向江中不退反進的曹軍:“奉孝,曹仁果然善戰,如你所言要孤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