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知不協調區分為若干型態。狂熱教徒的反應屬於信仰破滅型(Belief/Disconfirmation Paradigm),為錢說謊者則是獎賞不足型(Insufficient Rewards Paradigm);還有一種誘導服從型(Induced pliance Paradigm),這種型別以想加入大學兄弟會的新生為代表。依照慣例,想入會的新生需要先接受學長的一番惡整。費斯汀格讓這些新生接受輕重不等的捉弄欺凌。結果發現,遭嚴重欺侮的新生,對所屬群體表現的服從度和忠誠度都高於其他新生。
費斯汀格這些簡單的實驗,顛覆了整個心理學界,也讓斯金納摔了重重一跤。斯金納認為,行為會因獎賞而增強,因處罰而削弱。但身型瘦小、禿頭邋遢的費斯汀格輕鬆比劃了幾下,就指出,行為主義錯了。人類的確受獎賞處罰所驅使,然而掌控人類的並非豐厚的獎勵,而是某種更微妙的東西。鴿子老鼠不會這樣,實驗箱也測不出來。人類受思想引導,想讓自己心安理得。斯金納宣稱自由意志不存在,人類只有受條件影響的機械式反應。矮小精壯、語帶嘲諷的費斯汀格,挺身而出,把複雜的大腦還給我們。他說:“人類行為不能單以獎賞理論解釋。人會‘思考’,為了解釋虛偽行徑,腦部反應會千變萬化,令人歎為觀止。”
費斯汀格對人性並不樂觀。他每天抽兩包駱駝牌無過濾嘴的香菸,69歲時死於肝癌。他認為人類並不理性,只是懂得尋找合理解釋。這種思想接近存在主義。卡默斯(Camus)認為人類畢生都在設法說服自己的存在並不荒謬。
植物人是拯救世人的聖靈嗎
說到合理化,我知道一則極具代表性的真實故事,費斯汀格應該會感興趣。故事發生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個小地方——伍斯特,離我住處不遠,主角名叫琳達。她女兒奧黛莉3歲那年,掉進了自家的游泳池,被人發現在泳池深處漂浮。送到醫院後,她雖恢復了生命跡象,但腦部嚴重受損,成了為植物人,只剩下心跳、排汗等基本的生理功能。
我看過許多關於琳達的報導,地方電視臺曾多次報導她的遭遇,一方面大家欽佩她的毅力,另一方面,卻把她當怪人看。琳達把女兒抱回家。奧黛莉喉嚨上被醫生鑽了一個洞,插入生命維持器。琳達每天為她洗澡、翻身,讓她面板保持光滑,沒有褥瘡。琳達是極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她讓奧黛莉躺在緞面的心型枕頭上,身邊擺滿宗教飾物。奧黛莉的床的上方有個突起的壁架,上面擺放著好幾尊大小不一的陶瓷雕像,其中一尊是耶穌雕像。
據報導,奧黛莉發生意外後幾個月,琳達的丈夫便離家出走,留下身無分文的她和另外3個孩子。接著奇異現象陸續出現。奧黛莉床上的擺飾自行變動了位置,轉向面對神龕,耶穌雕像手掌上的傷口流出了鮮血,不知名的油脂從聖者雕像的臉龐滴下。奧黛莉偶爾睜開眼睛,眼珠來回轉動。每年四旬節(復活節前40天),她就開始痛苦尖叫,復活節一到,便又沉沉睡去。
開始有人來找奧黛莉求助,其中有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有些則是得了腦癌、心臟病、抑鬱症等重大疾病。他們來到琳達家,取回雕像上神秘的聖油。琳達家中的奇蹟接踵出現,生病的信徒跪在奧黛莉的床邊,隨即不藥而癒。瞎眼的人突然恢復視力,而奧黛莉卻七孔流血,她彷彿承受了整個世界的罪愆。琳達強調自己沒有故弄玄虛,她知道奧黛莉是聖徒,上帝選擇她擔任受難的聖靈,承擔他人的苦難,治癒世人的病痛。這些神蹟琳達都親眼目睹。而奧黛莉溺水那天是8月9日,上午11點02分。多年前的這一天,美國在長崎投下原子彈。琳達認為此事讓世人蒙羞,奧黛莉之所以會發生意外,正是要為世人贖罪。
琳達的反應完全符合費斯汀格的認知不協調理論。她受不了打擊,因而扭曲事實,認定女兒是為了給世人贖罪而犧牲自己,從而引出一連串合理化的解釋,讓認知與現實回覆調和。琳達可謂是認知不協調理論的最佳例項。不知道她對此有何看法?
電話那頭傳來琳達粗啞緩慢的聲音,這讓我有點意外。我告訴她,我是作家,曾看電視上看到過她的事情,目前正在研究信仰、信念,和一個名叫費斯汀格的人……
“你若是記者想來拍照,我現在就告訴你,先去徵詢教會……”
我說:“我不是記者,我只想請教,你聽過費斯汀格這個人和他的實驗……”她說:“費斯汀格……”就沒再說話。我說:“曾有一群人相信上帝會在12月21日派人來拯救他們,但那天到了,卻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