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斷地磨鍊、深化和提高。在實踐中造就全方位、多元化的素質修養,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是不可忽視的。
一個人的主要素質的高低,是由這個人的情商、智商,心理承受力的高低來決定的。許多人感情衝動,做事卻優柔寡斷,在現實這個競爭激烈的經濟社會中,面對超強的壓力,許多人都因為綜合素質不夠承受不住而崩潰。
只有養成良好的綜合素質,才可以抵禦誘惑,遠離困厄;才能為取得成功,實現理想插上騰飛的翅膀。
本書由炫書網提供下載
正文 第三章第一節 人性的弱點
(更新時間:2007…7…12 7:18:00 本章字數:19448)
在進行素質培訓期間,首要的任務就是要了解人性,全面的瞭解人性的各個層面,有助於更好的進行素質培訓。
人性,就是人的性格。個性、品性和習性。個性是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的唯一的獨特的人格特徵,難以改變。品性是常人都可以養成並長期擁有的性格特徵,而且可以普遍擁有,有一定可塑性。習性就是習慣,經過長期的有意或無意的重複一種或多種行為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固定的特徵,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人性主要包括情、欲兩大型別,情是指各種情緒、情結、感情,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能。愛情也是人性中的一種情,是情中最主要的情感經歷,正確理智的對待愛情,對一個取得成功起著一定決定性的作用。欲則包括所有的慾望追求。它們之間相互滲透,融合,呼應,牽制和參雜,掌控著一個人的種種行為。因此,人性的弱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優點。
人的性格大致有三種型別:外向型、內向型、複合型。每一種型別的性格特徵,都有其優點與缺點。在一定條件下,優點與缺點可以相互轉化,優點也弱點,缺點也可能是優點。所以,哪是優點,哪是弱點,是難以從實質意義上區分開來的。對於一種性格特徵的優點與弱點,只有依靠自己自身的感受去主觀判斷。
徹底地瞭解人性,有利於更清楚地,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
一個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也就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不能正確地認識他人,也就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同理,一個人與自然界萬事萬物也同樣存在著這們的依存關係。這一切正切合了盡人皆知的至理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個人瞭解人性的弱點後,並加以利用,便能更快的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人類的一切實踐活動乃至個體的生存,生活裡、工作中、事業上,學習、生產、做人,克服一個困難,解決一個矛盾,創造一件東西,發現一項規律,都必須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因為每個人的生存,都是一個時刻面對自我、面對世界的彼與此的關係。
人生活在這個現實的社會,就避免不了與人交往,這就面臨著一個人際關係的問題。
任何事情都是人們自己直接或間接做成的,人們不管做什麼,都有一個面對自我的問題。對下、對上、對己,這就是人們立身處世,協調人際關係的三個方面,必有相應的準則和道理,這就是信、忠、敢。就是說對下級要講信用,對上級要講忠誠,對自己要嚴格要求。
人們都生活在上、己、下這個有機統一的人際關係之中,誰也不能超然於其外。一個成人在家裡,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一個教師學校,上有校長,下有學生;一個經理在公司,上有老闆,下有職員;如此等等,都需要自己認真地、正確地去對付。如果有誰認為自己至高無上,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就是天王,老子就是玉皇,他就必然會發瘋,必然會破壞自己和整個人際的正常關係,必然既不講信,也不講忠,更不講敢。
所以,在以前的封建社會的最高主宰皇帝,也要自稱“天子”,宗教的信仰人造一個“上帝”的偶像,也就是說即便是沒有“上”,人們也要為自己樹立一個“上”,這樣才能維持一個社會正常的人際關係,才能確保一個人應有的完全的德行而不至精神崩潰。
誰也不能把自己看得高於一切。一個人,一個種族,一個國家,一個團體,一個政黨,都是這樣。你不作帝王,也可不相信上帝,但你可以做將軍,作經理,作老闆,作領袖,也應該在心中樹立一個自己的“上帝”,這個上帝就是人民、顧客。所謂“人民的公僕”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人民、顧客抽象為一個概念,否則所謂的“人民”、“顧客”,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