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自然秩序是美的,但它不是天賦的,而是來源於競爭,只有在眾多要素中優先競爭出來的一箇中心,各要素才有可能在它的協同下組織成一個有秩序的整體。自然秩序是在發展中存在的,不斷有一些要素在競爭中滅亡,並釋放能量,而同時又有一些新的要素在競爭中產生。思考這個過程,我們都可以發現生命的規則普遍存在於這樣的一個系統之中。每一個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變化中存在的,它的本性都是反抗、擴張,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當外在世界有它生存與發展的空間時,事物就會迅速產生、發展、並不斷壯大;事物都是在競爭中存在的,當外在世界由於大量事物的產生和發展而變得空間有限的時候,一些事物就會在競爭中衰退、滅亡。外在世界的有限與無限是相對的,事物的發展就是在環境的有限與無限的週期變化中進行的。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事物與其他事物既有區別,也有聯絡。
從歷史的角度看,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可以理解為過程,一個個發展演變的過程。任何賦有新意義的東西的出現,都有其形成的過程。如果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就自然會有新的創見。古人在這方面已取得了許多的成就。如管仲之治軍、治國;諸葛亮的行軍佈陣之法。就是毛澤東等在近代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所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的口號,當代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等,也都是歷史與現實結合的成功典範。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就能把握住事物的本源及其實質。
萬事萬物,都自有其內在規律,有些人不去探求事物的規律,而熱衷於形式上的華麗,就像水總流向低,不管是什麼顏色、什麼名稱的液體,都順應這個規律。規律本身,其實是非常簡單,毫不花哨的。
人們常說,考場如戰場,又把學生比作戰士,手中的筆墨書本比做槍,更加讓學子們潛意識產生了一種如臨大敵的感覺。於是,每到考前,特別是古之“考狀元”與今之“高考”,總有忐忑不安的考生及其家長去求神問卦,祈求一個好的“考運”。其實,考試又何嘗不是有其自己的規律?只要根底紮實,心理素質好,大抵是“考”不倒的。臨考前才抱來一大堆“應試指南”,“考試必讀”猛翻一陣,以為其中真的有什麼應試秘訣,像道家的符咒一樣,可能解危濟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更有自作聰明者,用請人代考、電子感測器等所有現代化的作弊工具等方式來作弊,那簡單不是學生,而是賭徒了;要麼成功,要麼失敗,憑的是不可知的“運氣”,而不是自己的學識。為什麼不在早些時候就開始提高自已的能力呢?看看下面的這個小女孩,會像你們這樣嗎?
女兒第一天上學,媽媽送女兒到學校門口,在女兒進校門之前,告訴她,在學校裡要多舉手。
小女孩很聽話遵照媽媽的叮嚀,時時記得舉手,老師發問時,她也總是第一位舉手的學生。不論老師所說的、所問的她是否瞭解,或是否能夠回答,她都是舉手。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師對這個不斷舉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的印象極為深刻。不論她舉手發問,或是舉手回答問題,老師總是優先讓她開口,因為累積了許多這種不為人所注意的優先舉手發言權,竟然令小女孩在學習的進度上以及自我肯定的表現上,甚至於在許多其他方面的成長,都大大超越其他同學。
無論你在哪兒,只要你不停地舉手,就是在不停地給自己以信心和勇氣,就是在不停地告訴別人,我在這裡、我可以。千萬不忽視任何一個可以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哪怕是極其細微的機會。無論以後會面對什麼樣的“考試”,都不要去作弊。
學習和考試的規律,要靠個人在實踐中摸索和掌握,若是光聽他人轉述“經驗”,終是隔靴搔癢,自己不能領悟,更談不上應用。即使在事業上,也有其自己的規律。只要你掌握了這些規律,就會在別人沒看見的地方找到你要找的金子。
19世紀,美國加州傳來發現金礦的訊息。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紛紛奔赴加州。17歲的小農夫也加入了這支龐大的淘金隊伍。
越來越多人蜂擁而來,一時間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金子自然也就越來越難淘。生活也越艱苦。當地水源奇缺,小農夫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發現黃金,反而被飢渴折磨得半死。小農夫望著睡袋中那一點點捨不得喝的水,聽著周圍的人對缺水的抱怨,他突發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還不如賣水!
於是小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