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雷德相信命運決定他的生活,相形之下他個人是毫無力量可言的。持享樂主義時間觀的赫德利享受今天的生活。持未來時間觀的弗雷西亞總是為明天計劃好一切。超未來的蒂芬尼相信鮑勃只是肉體死去,精神上依然存活,併為此感到欣慰。他們的解釋和觀點並非謬誤或瘋狂,只是不同罷了。當然,很少有人會像這六個人一樣持有這樣鮮明的單一維度的時間觀。儘管如此,你很可能會在這六個人身上看到你自己或你身邊人的影子。
在本書的其餘部分,我們將回顧這六種時間觀念。在做這種回顧時,我們通常會使用簡短的方式,簡化對複雜問題的討論(包括這六種時間觀及其他相關術語也可能採用不同的簡便表達,比如,享樂主義的現在時間觀有可能變成“及時行樂主義”,宿命主義變成“宿命論”等)。當我們描述某種時間觀的思想、感覺和行為表現的時候,我們通常指的是在那種特定的時間觀方面獲得高分,而在其他方面獲得低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會在多個時間觀上獲得高分,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我們把人物當做某種特定型別的代表來討論,比如享樂主義者、宿命主義者和超未來者,但是請你記住每一個人都有六種時間觀的綜合分數描述,這些分數呈現出從高到低的連續變化。
未來的時間
我們確信,當你讀了這一章,你已經開始分析時間對你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這一點並不難,我們身邊到處都是例子。你可能會把紀念品放在家中來追憶過去,你也可能只用抽象的畫而非人物照片來裝飾房子,為的是避免回憶過去。你可能總是遲到,你可能討厭等待。正如卡爾·薩根用他的《宇宙日曆》雄辯地說明,時間是我們生活的背景和宇宙的結構。你已經看到時間觀念是如何影響我們虛構的同學們的思想、感覺和行為表現。在隨後的章節中,我們將探索我們每個人在生活舞臺上所扮演及塑造的角色以及我們是如何書寫生活的指令碼的。
世界(人生)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威廉·莎士比亞
《皆大歡喜》第二幕,第七場
第2章 關於過去的時間悖論
“是過去留下了記憶,還是記憶改寫了過去。”
不能牢記往事的人,是註定要重蹈覆轍的。
——喬治·薩塔亞納 (George Santayana)
以往發生的事情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可能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和那些不重要的。
——威廉拉爾夫·英奇(William Ralph Inge)
記憶人生
我5歲時,患上了嚴重的百日咳和雙葉肺炎。1939年,青黴素和磺胺類製劑這些神奇的藥還沒有出現,因此並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和上百名孩子一起被隔離在紐約的兒童傳染病醫院。來探病的人包括家長,他們只有在星期日才能與孩子有兩小時的見面時間,而且只能透過隔離感染的玻璃窗和孩子交流。除了一些破舊的笑話書之外,沒有收音機、電視機、電子遊戲機,或者其他任何可以用來娛樂的東西。
很多個早晨我都會在醒來後發現我旁邊的床空了,並且床被收拾得乾乾淨淨。當我詢問有關那個昨天晚上還在床上的小朋友時,他們告¨ xuan shū wang¨訴我他已經在夜裡“回家啦”,但事實是他已經死了。起初我很羨慕那些離開的朋友們,他們回家了,但不久我就認識到,他們的生命被奪走了,他們的未來被奪走了。
那是一段充滿恐懼的日子,因為孩子們不斷哭泣、咳嗽、喘息和死亡。但是,我活過來了。奇怪的是,在這個痛苦的經歷結束後,我已然將我的消極經歷轉換成為一種積極的體驗。我在回憶中將這段經歷看成是我在學前學習讀書和寫字的經歷,看成是我學習如何討好護士小姐的經歷,並作為我學習怎樣透過一些充滿想象力的團體遊戲和其他孩子交往的經歷。作為一個倖存者,我已經學會了獨立。
人類的記憶是會犯錯誤的,而且我不得不承認那些關於我的童年的回憶可能會有錯、不完整,甚至有些扭曲,但並不是很多。我從過去的記憶中提取出美好的回憶,發現過去的一切有許多還是很值得感激的。
——菲利普·津巴多
過去發生的事是重要的,而同樣重要的是你對這些事的解釋、編碼以及它們引出的情緒。什麼記憶塑造了你的人生?為了幫助你縮減搜尋範圍,請將注意力放在你的初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