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津巴多時間心理學 > 第6部分

第6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網遊:我覺醒了兩個隱藏職業網遊炎黃:化身千萬影視評論網遊之我專精保命技能王者:我神級實力,一秀五!戰錘40k灰燼編年史從傳奇開始證道成神NBA:投籃四萬年紅樓之林家有嫡子闖關遊戲,詞條太強了攻略一時爽,死遁回來洗白小黑屋天選搭檔,談戀愛不耽誤搞事業十日終焉凡塵領域穿書:炮灰他要頂不住了凰臨天下:重生之謀權為後成為黑暗四天王致力於幹掉四聖獸武俠網遊:比武穆念慈,黃蓉急了是勇者就上1000層網遊:禍亂江湖王者:月光啊,閃爆他們!

未來的變化速度將會導致一種他稱之為“未來衝擊”的情況出現。簡明扼要地說,未來衝擊就是由於太短時間內產生太多變化而導致的結果。人們所經歷的這些未來衝擊,比如緊張、焦慮和困惑,都會影響到人際關係和社會秩序。

變化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人類社會自從有了意識的覺醒,就一直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應對變化。例如,古埃及帝國透過迴避來應對變化。查爾斯·範多倫(Charles Van Doren)寫道:

“埃及人有一個很重要的秘密,3 000年來他們從未忘記。他們恐懼、憎恨變化,他們也儘可能地避免任何改變。”

與我們今天所承受的疾風驟雨般的鉅變相比,在3 000年前困擾埃及人的變化簡直不值一提,然而我們將要被未來所擊敗的警告也並非最新發現。我們常常對未來憂心忡忡,倒是對過去顯得更加寬容。但無論是我們對於未來的擔憂,還是對於過去的懷舊,似乎都不是很合理。

“將蕭條凋敝的時代與僅存在於想象中的黃金時代相比的人可能會討論退化和衰敗,但是沒有一個洞悉過去的人會對現在抱著悲觀的態度。”

儘管這些話可能會由你的同齡人寫出來,但事實上他們是150年前由托馬斯·巴賓頓·麥考利(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勳爵寫下的。

古埃及人試圖阻止時間的前進,20世紀60年代的現代青年卻反抗20世紀50年代的常規時間觀念。20世紀60年代的人們的口號“開啟,收聽,退出”借鑑於蒂莫西·利裡(Timothy Leary)的一篇演講。在這篇演講中,他解釋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反傳統文化中關注現在的時間觀。

“如同過去的每一種偉大的宗教,我們從中尋找神性並在對生活的讚頌和對上帝的崇拜中說出這種發現。我們用當前的隱喻來定義這些古老的目標——興奮、轉入和退出。”

這種自由精神體現了利裡對於“活在當下”的態度,並很快被吸收到主流文化的未來導向當中。這與工業革命以來商界領袖所推崇的態度是一致的。

假定我們生活的步伐會繼續加速,而我們人類被古老的生理機能羈絆,我們當如何應對呢?未來衝擊的影響和持續高速化文明,是否註定了我們的滅亡?幸運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祖先們饋贈給我們的遺產中有一樣非凡的寶物:人類的大腦。它是一件藝術品級別的高密智慧系統。當15萬年前人類大腦進化出來的時候,沒人能想到要為退休做打算,也沒人會想到藉助媒介,比如網際網路或當今社會的傳輸和通訊速度所導致的資訊擴散。幸運的是,我們的大腦可以觸及未來,去預知當前的行為所可能產生的後果;也可以追溯過去,從先前的經驗中汲取教訓。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在如何預知和學習方面有著自覺的控制力。我們不僅可以避免來自未來的衝擊,我們還有能力作出心理上的改變以約束時間對我們生活的控制。

心理時間的科學研究

時間流逝,因人而異。我將告訴你誰的時間緩緩而逝,誰的時間跳躍前進,誰的時間匆匆而過,誰的時間停滯不前。

——威廉·莎士比亞

《皆大歡喜》(As Your Like It)第三幕,第二場

我們並不是最先對時間感興趣的心理學家。心理學之父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以及社會心理學之父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都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他們每個人都發表過關於時間的文章或是做過關於時間的簡單實驗。勒溫甚至高度評價泰勒關於時間和管理的科學原理的應用。不過,很少有心理學家將時間研究作為自己工作的重心。而那些做時間研究的人,又自恃才智,束縛了自己。每個研究者都以他獨有的方式定義、測量和討論時間,而沒有試圖與其他研究者合作或與同行達成共識。

在過去的20年,我們採訪、調查、分析、訪談並觀察了數以千計的人,上至耄耋,下至垂髫,年齡最大的有94歲。我們的驚人發現之一就是沒有哪兩個人對於時間的態度是一致的。今天,只要我們找對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和泰格、阿卜杜勒和愛德華相似態度的人。

時間觀念的傳統定義

威廉·詹姆士(美國心理學之父,亨利·詹姆士之兄)

時間觀念是有關“流”的其他方面的知識——過去或未來,近前或遙遠,它始終與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小文正傳篇外兩篇丹青朝群星,我的歸宿玻璃方糖大明官妻年少不怕輕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