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旋和平談判的特使,而出使莫斯科。
“很遺憾,事態到了現在這種地步,但無論如何希望早一天結束戰爭。近衛,你是怎麼想的?”
近衛說,陸軍方面舉出具體數字說對戰爭前景抱有充分自信,海軍則不這樣認為。
“國民中間,也抱有兩種不同的想法。有人認為依靠天皇總能有個出路,但抱怨天皇的人也在與日俱增。在這種時候,我想有必要快點結束戰爭。”
“這麼說,你也主張儘快講和。過些天也許派你作為特使去蘇聯,請做些準備。”
近衛過去當首相的時候,天皇曾說要他苦樂與共。近衛說,現在該苦樂同享了。
“當此之時,只要大命一下,我當舍性命完成之。”近衛一邊說,一邊注視著比自己小十歲的天皇。
委託蘇聯做和平的斡旋人是在5月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上決定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由首相、外相、陸相、海相、參謀總長、軍令部總長六人組成。因為政府和軍部都是獨立的,所以,這是個沒有決策人的臺議機構。
想讓蘇聯出面做斡旋人的提案是由外務省提出來的。如果戰爭以日本失敗而告結束,蘇聯和美英將形成對立,蘇聯將不願看到日本因軟弱而被美英佔領,因此有可能為日本而介入。
此次會議對蘇聯作了重大的讓步。承認返還南庫頁島,讓出於島的北半部,放棄北洋漁業權,承認對旅順、大連的租借,使偽滿洲國中立,讓出北滿鐵路的權利,開放輕津海峽等。陸軍因為在東北的兵力空虛,害怕蘇聯參戰,所以極力贊成。外務省也抱有很大的自信。
會議以七十七歲的鈴木首相的最後總結告為結束:“斯大林先生很象西鄉南洲,做事果斷,一定能理解我們,能理解!”西鄉南洲即西鄉隆盛,明治維新功臣,東征時曾兵不血刃收回江戶城——今東京。
另一方面,海軍在5月份也沒有同誰商量和聯絡,就突然以米內海相使者的名義,派海軍省軍務局第二課長到蘇聯駐日大使館,提出以當時殘餘軍艦的全部即戰艦“長門”、巡洋艦“利根”、航空母艦“鳳翔”和五艘驅逐艦,兌換蘇制飛機和汽油。但是,其後曾向蘇聯大使館奔走多次催促答覆,也只是被用俄國白酒伏特加款待而已。
同樣,首相和外相正等待著透過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決定的讓蘇聯出面做斡旋人的答覆。經外相授意的廣田弘毅前首相,自6月份以來,已和蘇聯駐日大使馬立克接觸。但是,無任何答覆。進入7月,馬立克大使患病,連見廣田都不想見了。
天皇也在天天等候蘇聯方面的答覆。6月22日,天皇在御前會議席上下令說:“立即向蘇聯派遣特使!”並在7月7日那天把鈴木首相叫來催促說:“對蘇交涉進展如何?即使是先摸摸底,但也不能失掉時機呀!在這種時候,應該直截了當地請他們出面斡旋。你意如何?”
在天皇的催促下,才選任近衛為待使,於7月12日由輕井澤來京拜謁天皇。這一天深夜,外務省向莫斯科的駐蘇大使佐藤尚武用緊急電報發出訓令說:為了“向蘇聯傳達天皇結束戰爭的願望”,已決定派去近衛使節團。電報還說,“天皇的旨意,不僅是對百姓的仁慈,也出於垂念人類的幸福”,並訓令與蘇聯首腦“立即聯絡面談之步驟”。
7月14日,為了討論近衛赴蘇問題,召開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這是因為,雖已決定近衛特使去莫斯科進行和平交涉,但對談判條件,政府和陸海軍之間還未取得一致意見。
會上,阿南陸相氣憤他說:“我方還沒有戰敗。”對此,東鄉外相和米內海相說,也應考慮“戰局發展到最壞的地步”之情況。雙方糾纏一番,沒作出任何結論。
這時候,近衛因是特派大使,本來應按外相的訓令行事,但他想到莫斯科後拋開外相,直接給夭皇打電報請求批准。近衛和東鄉一樣,認為向聯合國無條件投降的唯一交換條件就是維護國體。但是,如果向政府請示訓令,政府不能約束軍部,不如直接按天皇的旨意行事。這樣,根據天皇的裁斷結束戰爭,軍部也就不得不服從了。
7月19日,近衛再次拜會天皇,得到天皇同意,可以直接接受天皇的指示。這個決定只有木戶內大臣一人知道,對政府保了密。
這期間,在海軍軍令部供職的高松宮曾推測,天皇也可能去莫斯科,直接會見斯大林。並且在不久以前,他曾對軍令部的幹部和到他家拜訪的人說,對方雖要求無條件投降,但我們也可以不去那麼想,雖說無條件,也可能有些條件。
高松宮還擔心,在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