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FBI的專家們常常會從對話者的言語中去把握對方的心理變化。他們認為,人們經常透過談話發表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透過傾聽別人的談話,可以瞭解一個人,從而達到窺探他內心世界的目的。
FBI的專家們認為,人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或多或少地展示出其個性和心理。作為一名特工,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夠發幽探微,將對方的內心世界一覽無餘。
FBI的非言語資訊專家鮑威爾,在給警員們上課的時候,通常會從說話人的談話方式、談論的話題以及談話時的小動作三個角度,來分析聆聽者應如何洞察對方內心的重要方法。
1.根據談話方式洞察說話者的心態
鮑威爾對警員們說:“內心不誠實的人,說話時支支吾吾,這是心虛的表現;說話決斷的人,對於談論的內容滿懷堅定的信心;內心平靜的人,聲音也會心平氣和;說話時聲音陰陽怪氣的人≮我們備用網址:。。≯,內心卑鄙緊張,心懷鬼胎;說話聲調很高昂的人,表示他有任性的性格;無緣無故小聲說話的人,主要是對於事情缺乏信心;說話速度忽然比平常緩慢,那就表示對對方懷有不滿或敵意;說話的速度忽然比平時加快,那就表示對方有弱點存在,或者表示說話的內容不確實。”
2.根據談論的話題洞察說話者的內心
鮑威爾還經常提醒警員們在日常執行任務中要注意:有些人不斷譴責上司的過錯和無能,事實上是表示他自己想要出人頭地的意思;喜歡在下屬或年輕人面前自吹自擂的人,則是不能勝任職務,或者趕不上時代潮流。有些人的話題太偏重自己、家庭或職業的事情,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傾向,是自我中心主義者;而有的人不願丟擲自己的話題,反而努力討論對方的話題,這種人懷有寬容的精神,而且頗能為對方著想。
3.根據談話時的小動作洞察說話者的心理
鮑威爾在給警員們傳授經驗時,也經常說:“在開始談話就清喉嚨的人,多數是由於緊張和不安;談話中故意清喉嚨則是表達一種不滿的情緒。一面仔細傾聽,一面點頭稱是,這是認真聽話的證據;不斷把視線脫離說話者,或撥動手指,表示他對話題已感到厭煩。”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某人慾言又止、吞吞吐吐的現象,那麼這個人在那一刻已經洩漏了他的內心想法和真實動機。
第二節 FBI為什麼總是謹言慎行
水滿則溢,說話也一樣。在交談中,往往是說得越多,出錯的機率就越高,就越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所以,FBI的專家們經常提醒警員們在辦案過程中,要儘量使自己少說多聽,不該說時不說,不該說的不說。
FBI的警員們每天清晨訓練開始前,必須誦讀《聖經》中的一段文字:上帝賜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要我們少說多聽。少說多聽還可以保護自己必要的秘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有些秘密一旦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得知,再加以利用,則很可能使你陷於不利的地位。
FBI自成立之時起,胡佛先生就要求警員們在辦案過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底牌藏起來,注意傾聽對方的談話,在瞭解了對方的情況之後,才把自己的底牌亮出來。
1941年的夏天,FBI總部向全美各大學公開招聘警員。在對全美報名的大學生經過反覆考察後,FBI總部最終從中挑選出了三名大學生進入最後面試階段。前兩名大學生在FBI考官面前“我”字不離口:“我有能力……”、“我的設想是……”誇誇其談,炫耀自己的能力如何強,並提出了一大堆建議和設想,而其中一位名叫沙利文的應聘者則與他們相反,在面試時一直耐心地傾聽考官的見解和要求,很少插嘴,只有在考官詢問時他才做簡練的回答。面試結束後他禮貌地對考官表示感謝,並委婉地說道:“我很重視您的要求,也很贊同您的見解。如果我能被錄用的話,還望您今後多多指導。”
7月3日的一大早,天剛剛矇矇亮,郵差就按響了沙利文家的門鈴。“先生,這是FBI的來信,恭喜您!”郵差亮著嗓門,神情愉悅,似乎為做了一次FBI的信使而感到萬分榮幸。“FBI?”睡眼矇矓的沙利文雙眼立即明亮起來,一把奪過來信,果然是FBI的專用信封!他小心翼翼地開啟,裡面是一張薄薄的信紙。這張信紙正是沙利文數月以來苦苦等待的FBI任命信:
你被錄用為司法部聯邦調查局特工人員,CAFO級,全年工資3500美元。
落款是FBI局長鬍佛的親筆簽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