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4 頁)
掌櫃給的小紅棗,拿溫水洗了,等會兒包粽子時,就只放這棗吧。
她把米分到兩個盆子裡,一盆是用氣味清香的槐花蜜拌了,另一盆則加了鹽、蔥末、薑末調扮了。
張家送來的東西中,有兩隻玫瑰醃雞,卻是鹹香的。
嶽箏切下了上好的雞脯肉,然後切成銅錢大小的雞丁,與那盆拿鹽拌的糯米攪拌均勻。
包粽子的時候,小莫曲照樣要幫忙。
嶽箏知道小傢伙時常一人無事可幹,今兒外面又有個故意戲耍他的傢伙,便也很樂意教著小傢伙包粽子。
瞎婆婆這時模模糊糊地能瞅見人影,也很有興致地要過來包粽子。
因此兩個盆裡的米,很快就包好了。
嶽箏泡的米不少,她們足足包了六十六個大粽子。
瞎婆婆聽了嶽箏數出的數目,不禁說道:“這麼多,一時吃不完,也不耐放的。”
嶽箏卻不在意地道:“咱們吃不完,也可以送些給村裡的人啊。”
瞎婆婆呵呵而笑。
粽子煮上鍋,小莫曲一直逗留在瞎婆婆身邊,幫著添柴燒火。
嶽箏看了看外面似乎已經睡熟的月無人,再看看瞎婆婆身邊的兒子。
小傢伙兒可是真的生氣了。
她瞭解兒子的脾氣,輕易不與人生氣,但真被惹到了,有時候就不止生氣那麼簡單了。
月無人非要來到她家裡,真的只是他說的那樣,要自己給他什麼謝禮?
嶽箏相信,他耿耿於懷的絕不是她救了他不救的人,更不是張家的那些謝禮。
那麼他到底要什麼呢?
張姓者不醫!
她突然想到,張姓者不醫在他三不醫的首條。
難道和這個“張”有什麼關係?
嶽箏想著,卻突然想到異園飲撰書中記載的一種吃食,餃耳。這餃耳的做法很是奇怪,有點像做包子,又有點像麵條。
她生活在北地常食麵食的地方都沒有見過這種吃食。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那記錄中,關於餃耳有一個感人的小故事。
嶽箏想到便做,怎麼也得哽哽這個月無人!
很快嶽箏便舀了兩勺面,活了一個面劑子。
瞎婆婆聽著她叮叮噹噹地又在做什麼東西,便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