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這些山上的樹木都包下來了,然後讓村民們自己上山去採摘,誰摘到算誰的。
下午太陽烈度稍退的時候,村子附近的山頭都是忙碌的人,外牆外面的一片山也是人,不止是大崗村的村民,還有鄰村的人。年越和同事們一邊收拾地上的樹枝,摘樹上的果實,一邊感嘆農村的好。要不現在這時候,人都想著回鄉下呢。靠山吃山,這話聽起來現在才覺得別有意義。
年越只顧著撿樹枝,沒有摘栗子和核桃。他家裡有很多麻袋裝著這類東西,都是族人送來給爺爺的。年越想想自家雜物房還沒有堆滿柴,就決定先把柴火撿夠再說。溫室房他們現在都種上了蔬果,還有多餘的地就種土豆和花生。這溫室種植技術村裡人大多是摸索著來的,晚上學校有開班教這個技術,邵文柏自己去聽過,之前也瞭解過一些知識,這溫室怎麼種他現在一手包辦了,其他人還很忙,沒什麼空學。溫室將來天氣冷一定要燒柴,年越只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村民們在山上為自家收集東西時都很和諧,沒有人爭搶吵架的,看來這風氣真不錯。
陳老教授在山上和他們一起撿柴時,也說村裡的風氣不錯,大家都努力勞動,沒什麼烏煙瘴氣的事,來這裡真是來對了。然後又說建造這個基地的人真了不起,把村子打造得安全實用不說,還管理得好。
年越嘻嘻笑了一下,臉紅著不答話。陳老教授看他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就問他:“你和你物件什麼結婚啊?”
最近村子裡流行集體婚禮,戀人們都抓緊時間把事給辦了,再不辦怕以後沒機會。而搞物件的人也多了很多,有些人則發展到跨村戀愛,這是到鄰村幫忙幹活多了,老天爺拉的紅線。
“這。。。老師,我們算是結了,但沒擺酒。”年越小聲告訴陳老教授:“他是男的。”
“這樣啊。。。”陳老教授絲毫不奇怪,再問一句:“那他家人都承認吧?”
“嗯,都在一個戶口本里。我現在跟他家人住在一起,他們對我很好。”
“那我就放心了。”陳老教授也不多問了。
陳老教授偷偷觀察過周圍幾戶人家的背景,全是姓邵的,要不就是姓邵的親戚。他知道年越住在山上哪一片地區,他來村裡來得早,知道那大概有誰住著。
村裡外來的人,現在都知道這基地是邵姓家族一力建立起來的,村子是邵氏族人的老家。
年越在醫院裡很低調,他的村民卡除了姓名頭像村民號,戶口的資訊被卡通貼片擋住了。同事交流問起他戶口跟隨,只說是隨著邵家人的主戶。除了本來跟村子有關係的,醫院裡聘請的員工,戶口都是跟隨醫院的幾個邵姓主管領導人。大家對此沒有再好奇。
這下年越不說出來,陳老教授也大約猜到,他的物件是哪一個了,見過幾面,感覺是個挺厲害的人,看年越這樣子就知道兩人過得不錯。陳老教授徹底放下心。
他大概知道這學生過得好。過得不好,就不會有關係一下子弄得到幾個基地的名額,如今這基地難進著呢。
現在往基地投奔的人家,資格關係不夠的,不是主戶的關係戶,大崗村統一安置在附近的村子裡。村民們幫別的村搞基地建設和提供醫療服務,作為報酬,也得了一些地用來造房子,新來的人就往那裡塞,受所在村的管理。鄰村也依照大崗村設了村民卡,他們照樣可以在那邊掙工分賺糧食。
大崗村的村民們,可以用自己的工分,刷糧食分給這些投奔來的關係戶。聽說鄰村那邊也安全,但到底沒有這邊規劃得好,不夠大崗村專業周全。
他兒子的岳家,之前死活不肯回華國大陸。到了澳洲過了一段時間,聽到些不好的訊息,看到周圍的華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包括好些他們認識的,家庭富裕頗有人脈的家庭。於是又拼了老命回到港島,結果港島也快被撤成空城了。這親家再不喜歡華國,這回也得把手裡的金條花光,搭上港島的私車趕回市裡。港島那時還有政府安排的車,但這親家要回的是女兒所在的城市,怕政府拉到別地去,就沒有搭政府的車。
市裡的安置點都安排好了,人人都憑勞動工分獲得房子和物資。像他親家這些突然回來的海外人士,政府照樣接收安置著,但讓人先住在集體避難所裡。那裡人多事非多,大多是像他親家這些後期從海外回來的人,他們過不慣苦日子,每天吵吵嚷嚷的。
政府強令人們每天上工掙工分,只確保避難點居民的基本吃喝,其餘物資按勞分配。這親家一家人幹不慣體力活,開頭兩天吃了不少苦頭。後來他們想盡辦法,透過政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