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之後,毫不避諱我的直視,“早晨回府算起,老夫已恭候蘇大人多時。”
我舉至唇邊的茶杯,放下來。
兩人一度無語。庭院因此忽然顯出一派空曠寂靜,只有林間的微風吹動竹枝,發出撲簌的聲響。偶有幾片細長的葉瓣吹落,飄然橫斜,慢慢飛過我們身邊。
我垂著眼眸轉動茶杯,感受粗陶質地的杯壁緩緩摩擦指腹的感覺,問話言不由衷,“周大人,今晨離京還順利麼?”
陳荀風在竹蔭下輕笑。
笑聲裡並沒有什麼譏諷之意,也沒有任何莫名的責難。好似只是由於發自內心的愉悅和放鬆,因而自然而然的,要流露出歡喜。
就好像我來此所途徑的道路上全城的百姓那樣,需要用笑容和喜悅來迎接景氏王朝新的一天,而不是望著一駕駛往遙遠南方的馬車,為失勢的權臣,空留嗟嘆。
無論我的猜測正確與否,半天后寺卿大人收斂了笑意。他在對面的石凳上坐下,替自己也斟了一杯茶。“老夫有個適宜茶話的故事,不知蘇大人,願否一聽?”
茶杯水面上,因為我的吹氣泛起細微的波瀾。
一圈圈,向著對岸散播開去。很快又觸了壁,折回來,在綠波盈盈的水面留下交錯的細紋,如魚鱗一般相疊。
陳荀風的聲線平穩溫潤,帶著文人品茗吟頌時特有的那種風雅和停頓。“蘇大人熟讀經史,定知我朝開國往事……先朝重文輕武,立國百年之後,不敵北狄侵犯,終至失卻中原。然而偏安江左一隅後,先朝王室之人依舊只知吟誦風月,不知民生疾苦,更不圖收復國土。可憐北邑和中原的百姓,失了朝廷的庇佑,常年生活在諸侯割據的混戰之中,更時常受到入關的狄人鐵蹄□,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彼時北邑樺櫸縣的豪強景氏,出了位志在天下的景宏——我朝太宗,舉義旗,揮師入關,承天意應民心,十載之功,統一中原,覆傾江左故舊王朝,成就一番偉業。”
飲入口的茶,清冽沁人,當真適合聽聞舊事。
寺卿大人熄滅了玲瓏銅爐中的火,讓滾沸的水,得以漸漸將息。
“先朝覆滅之時,正有四個要好的年輕人,先後生於水鄉。”陳荀風微微一笑,垂眸於指尖茶杯,將話題悄然轉移。
“他們隨各自先人隱居市井,避禍亂世。家裡的祖上,卻都是出身前朝的高官,家學淵源,耕讀世傳。到了他們這一代,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必然使然,四人湊在一處,好謂才情自天縱,少年早成名……四顆自負的心撞到了一處,也同天生的才華一般,飛揚著高上了雲端。”
柔和的聲線停滯了一口茶的時間,在聽客泛起心頭的焦躁前,又娓娓道來。
“彼時新朝國局初成,各地都有棘手的問題,一時之間,朝廷也難以四顧。而前朝故地的江左,底子不薄,人口稠密,商賈發達,自然而然的,就落在救濟單的最後、納捐榜的首要,更妄論所謂懷柔、撫民之策。”
陳荀風伸手過來,替我空下的杯中,加了一點水。茶水面上立時產生向心的漩渦,水流優美的交糅在一起,泛起一點兩點,零星的茶沫。
“不巧這四個年輕人生處的年代,正好眼見了這種偏頗的局面。合該的,他們憂心江左前朝無辜的後人,憂心江左百縣沒落的仕林,憂心江左千載式微的文脈……仗著年輕的豪氣和血氣,私下盟約,做了一個決定。”
有一瓣竹葉自頭頂無聲無息的飄下來,落入我的臂彎,在白色的儒褂上突出一抹綠豔。
我撿了它,平平鋪在石桌上。桌上積灑的茶水浸過竹葉翠綠的表面,一會兒,將它染成黃昏的那種暮色。
陳荀風的目光追隨著我的舉動,直到嘆息,放棄勸說客人停止無聊把戲的想法。
“……按照那個決定,他們其中兩個人,要金榜題名,在立足未穩的新朝謀取高位,在北方士紳雲集的朝堂,為江左計程車子分得一杯羹,撐出一方天地。還有兩個人,要留下來,保護那些衝動的年輕後生,在江左故地百業蕭條的時候,用可以籌謀的財力物力,維護傳承江左厚重的歷史、輝煌的文化。”
聽起來,確像是那些任性而為的人會做的事。只是人的命運,本來多舛,自己給自己加上沉重的枷鎖,更無異負累前行,必定躑躅不堪。
不知陳荀風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向一個與那時他們同齡的晚輩,回憶這段既叫他人敬佩,又叫他人喟嘆的往事。
我一遍遍捋著桌上平整如紙的竹葉,心中曬然。
“在做了這個決定以後,他們分了工。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