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晉察冀毗鄰東北,聶榮臻更認為責無旁貸,調兵遣將,支援東北。
他先後抽調可以組成25個團的軍隊幹部趕赴東北,為東北軍區部隊的大發展解了燃眉之急。
1945年9月進行綏遠戰役時,晉察冀有9個野戰縱隊,他只帶3個縱隊西進,把6個縱隊留在熱河地區,以保住我軍華北與東北戰略區的通道,同時鉗制大量國民黨軍不使其出關,配合東北軍區的鬥爭。
1946年10月,東北民主聯軍在國民黨軍重兵壓迫下,退到南滿、北滿地區,瀋陽、四平、長春、吉林等大城市和大片地區被敵人佔領。
因此,他們在財源、兵源上都面臨很大困難。
聶榮臻主動向中央建議,把晉察冀軍區下屬的冀熱察、冀熱遼軍區劃歸了東北軍區,緩解了東北軍區財源、兵源方面的困境。
1947年夏,為支援東北我軍發動的夏季攻勢,聶榮臻命冀東軍區組成了詹才芳縱隊,開赴東北參戰。
接著,他又向中央建議,把整個冀東劃歸東北軍區,使東北軍區在人力、財力、物力上大為增強。
在作戰行動方面,聶榮臻也組織了一系列戰役、戰鬥,以支援東北軍區的鬥爭。
正太路戰役剛結束,聶榮臻於5月8日接到毛澤東草擬的中央軍委來電:“東北我軍由北滿出動主力8個師入南滿,向敵舉行反攻……你們必須鉗制關內敵人,不使東調,使東北取得勝利。”
接到電報時,聶榮臻正在平山上碑鎮向剛到晉察冀的劉少奇、朱德彙報工作。
聶榮臻等在與劉少奇、朱德商量後,確定打津浦線,組織青(縣)滄(縣)戰役。
18日向中央軍委寫了報告,獲得批准。
為指揮好這次戰役,聶榮臻陪同朱德親臨冀中前線。
青滄戰役於6月12日打響,4天內殲敵1�3萬人,解放了青縣、滄縣、永清3座縣城,控制津浦線八十多公里。
引起天津、北平敵人一片驚恐,不敢妄動,達到了鉗制平津之敵不使出關的戰役目的。
緊接著於6月25日,晉察冀野戰軍又打響了保北戰役,12天內殲敵八千二百多人,一度攻克徐水、固城,進一步震懾了平津國民黨軍。
就連拉開晉察冀我軍戰略反攻帷幕的清風店戰役,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從支援東北軍區作戰行動引起的。
1947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
為支援東北戰場,也為了尋機殲敵,聶榮臻命所部從9月初起,發動大清河北戰役,我軍攻勢凌厲,到9月12日,10天內殲敵五千多人,使平津敵人不敢貿然出關。
9月24日,毛澤東在給聶榮臻等的電報中說:“此次大清河(北)戰役,殲敵一部。
雖未獲大勝,戰鬥精神極好……一切按自己條件獨立部署作戰或休整,不要顧慮東北或與別區配合問題。”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節甘當配角(2)
這一段話,也佐證了聶榮臻發動大清河(北)戰役是為了配合東北軍區作戰的本意。
10月8日,正當東北軍區秋季攻勢戰事正酣,國民黨軍處於危急時刻,蔣介石命華北抽調6個師出關增援。
恰在此時,聶榮臻又命野戰軍猛攻保定北的徐水、固城、容城等地,迫使敵人有3個師未能出關。
無疑,這對東北軍區也是有利的。
這次保北攻勢,由於國民黨軍採取5個師蝟集一團的戰法,使我軍難以有大量殲敵的機會。
對此,造成了敵人錯覺,以為我軍主力被拖在保北,不能脫身,於是蔣介石下令,第三軍主力由石家莊北上,企圖在保定附近夾擊我軍而殲滅之。
聶榮臻得知第三軍主力北上的情況,立即通報給野戰軍前線領導人楊得志、楊成武、耿飈,隨後電令他們迅速率部南下殲滅第三軍,電文說:“南下打敵如時間倉促,可先派一個團急進至望都以南阻擊,主力亦須急進,勿失良機。”
由於我野戰軍一部神速南進,靠兩條腿一晝夜強行軍120公里,以後又英勇奮戰,也由於留保北的野戰軍另一部堅決阻擊,在地方軍和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經3天多激戰,全殲第三軍主力1�3萬人,俘第三軍軍長羅歷戎等多名國民黨軍高階將領。
清風店殲滅戰之後,聶榮臻立即向中央軍委建議,乘勝攻取石家莊,獲得批准。
石家莊戰役打了6天,11月12日攻克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