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韌、勇武的關陝大漢,卻以他們最大的熱誠,最真摯的眼神,最響亮的嗓音,向著他們心目中的天子,龍的化身,整個國家的象徵,致敬,行禮,表示要奮勇做戰,絕不會失敗。
除此之外,尚有三十餘萬的民伕相隨軍隊,運送糧草,建造營壘,甚至給相當數量的民伕發放兵營,在正規軍的空隙中安營,以為羽翼,用來幫助宋軍防守。
要維持這樣的大軍,後勤線自陝西一直綿延到川中,糧、草、錢、帛堆積如山。張浚貸陝川百姓五年財賦民力,方可維持。
與軍隊不同,這些民伕更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還是在春耕時就開始做戰事準備,無數躬耕田畝的農民被從自己家中的田頭地間中召喚出來,集結到州府,搬運各種戰備物資,每天啃著乾糧,喝著冷水,奔波在蜀中和關陝的崎嶇山道上,在道路不修,山路堅險,又沒有任何現代化的運輸工具的條件下,如同螞蟻搬家一樣,將一擔擔的物資由四川運到陝西,而在運輸任務結束後,他們只拿過鋤頭的雙手還被迫拿上武器,準備與敵人做殊死的搏殺。
而面對這所有的這一切,卻是沒有人有過怨言。
在中國古人,任何大規模的民眾集結,都包含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危險。元朝脫脫,好生要疏浚河道,因此在黃河集結了幾十萬民工,卻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葬送了元朝。
而此時最值得慶幸的便是,在川陝各處,軍隊質樸而敢戰,百姓憨厚而忠直,若非如此,以宋朝的殘敗局面,以川陝之力,是絕對沒有可能發起這樣大規模的戰事的。
這樣大規模的集結,還是自建炎三年初起,一直到揚州事變,趙構倉皇而逃,張浚用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在八月將盡,九月將至時,才終於將軍隊集結成功。
而正因集結這樣的軍隊,民伕,財物,需時極久,動作極大,這次戰役的隱秘性和突然性,則完全消失,宋軍的一切動作,全部被警惕的金國上層看在眼裡。
張浚的一切動作,都建立在一個誤判的基礎上。他以為金軍主力都在兀朮,也就是完顏宗弼的東路軍統領,由江準一線攻過長江,一直要將行朝小朝廷滅亡為止。卻不料金國上層在六元帥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