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頁)
,當即躬身下拜,口中頌聖謝恩不提。
君臣正自敘話,卻又有近衛前來提醒,時辰已到,趙桓該當換衣上路。
待趙桓換過衣袍出外,張俊等人早就在外等候,今日與往常不同,各人換過常袍,皆著吉服,高冠紫袍,看起來威嚴之餘,又添喜慶。
趙桓看的一笑,翻身上馬,向著各人吩咐道:“走罷。”
說罷一馬當先,賓士在前,費倫與折彥適等人也急忙上馬,跟隨在後。
張俊性格直爽剛毅,策馬與一眾大臣跟隨在趙桓身邊,卻是面露不滿之色,向著皇帝道:“這個合不勒汗,太過狡猾。將太上留在他軍中,逼的陛下出城前往蒙古人軍中,在禮節上先佔頭籌,當真可惡。”
原來宋軍收復燕京之前,合不勒眼看在這裡討不到什麼便宜,便又派兵前去掃蕩金人殘餘。上京失陷,宗室親貴幾乎全部戰死,留守在東北故地的金兵原本也不是精銳,除了少數蒙古兵吃了虧外,金國故地幾乎被蒙古人一掃而空,全數佔領。
而五國城因為關押著大量的宋人,甚至包括宋帝趙佶這樣的大人物,金兵留有不少精兵看守,合不勒知道投入大收穫也大的道理,便派了一萬精銳,打敗守衛五國的金兵,將城內宋人全數救了出來,其中也包括垂垂老矣的趙佶。
得到趙佶之後,合不勒自然也知道奇貨可居的道理,當下連同趙佶和其餘的宋朝宗室親貴一起,留在自己的大營之中。宋人得燕京前,他藉口兵兇戰危,道路遙遠,不肯繞道雲中將趙佶送回,到趙桓親自趕到,迅速收回燕京之後,因為趙佶就在蒙古人軍中,也只得以帝王之尊,親自到蒙古人的軍營之內,前去奉迎自己父親。
第一百七十四章 父子相見
而在宋人大臣心中,宋朝是中華上國,原本有文教而無武功,現下文治顯赫,武功也是驕人,而更有不少人看到蒙古人的危害和潛在的危脅,愈加不願意皇帝與所謂的蒙古大汗有什麼交集。
而更加令大臣們惶怕的是,曾有傳言,皇帝在逃歸大宋時,曾經得過蒙古汗的助力,曾經結為安答兄弟,而今對方為消失金國立下了諾大功勞,若是提出什麼過份的要求,只怕皇帝礙於面子,一時也難以拒絕。
好在大宋剛剛戰勝強敵,六十萬禁軍精強無比,更多的武器,盔甲,更方便使用的大型突火槍和強弩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整個禁軍都將更換盔甲和武器,更多的有巨大威力的武器要下發軍中,禁軍的人數雖然不比前朝多,戰鬥力卻強過了百倍,這也使得朝野上下,對宋國現今的國力充滿信心,不至於害怕如遼朝末年那樣,剛剛倒了一個強敵,又來一個更加兇狠的。
對眾人的心思,趙桓自然是心知肚明。張俊此時看似抱怨對方奸滑,其實還是存了一個試探帝意的想法。
他微微一笑,向著張俊答道:“蠻夷麼,總是不能以誠待人,朕為華夏之主,一點胸襟度量還是有的,便讓他先來拜朕,又何益於朕,朕去見他,又何損於朕?”
這話說的光風霽月,就差說什麼遠人不服,以仁德感化了。張俊等人聽的滿腹納悶,卻又不敢反對這樣明顯符命聖人說教的話語,當下一個個緘口不語,卻只是在肚裡暗自擔心。
趙桓心中暗笑,卻也不與眾人說破,只是悠然前行,欣賞著北國的風光景緻。
此時的燕京,自然沒有沙塵暴,正是盛夏。說不上風和日麗,天氣也比南方要涼爽一些,一路上綠蔭成片,鳥雨花香,雖然還有些大戰的痕跡尚存,一路人仍有人家,偶爾有零星的農人知道戰事停歇,開始下田耕作。遠遠看到大隊人馬路過,再看到表示皇帝身份的皇帝儀仗,農人百姓雖然不認識那些繡著花花草草鳥獸魚蟲的傘蓋,明黃色是皇帝專用,各人卻是清楚明白,當下都在路邊倉皇跪倒,山呼萬歲不提。
趙桓滿臉笑意,向著這些農人致意,前世地某些習慣突然在此時抬頭,他差點兒跳下馬去。與這些農人搭訕說話。不過滿眼的儀仗和護衛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輕咳一聲,繼續前行。
到得蒙古人營地外數里。合不勒早就領著數百乞顏貴族,等候在道路一側,看到趙桓儀仗到來,立刻迎上前來。
趙桓也遠遠覷見了他,只見對方身騎白馬,身邊數百貴族千擁後簇,甚是威風。只是到得自己身前不遠,卻是停下馬步,神情也略顯尷尬。
他臉帶笑意,卻只是不肯下馬。亦不說話。
合不勒愣怔了片刻,卻是醒悟過來,滿臉帶笑跳下馬來,一邊高聲道:“見過大宋皇帝陛下!”一邊就要下跪行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