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敢停下來休息休息。如今我觀察先生,竟不像是個聖人。老鼠洞裡掏出的泥土中有許多剩餘的食物,看輕並隨意拋棄這些物品,不能算合乎仁的要求;粟帛飲食享用不盡,而聚斂財物卻沒有限度。”老子好像沒有聽見似的不做回答。
第二天士成綺再次見到老子,說:“昨日我言語刺傷了你,今天我已有所悟而且改變了先前的嫌隙,這是什麼原因呢?”老子說:“巧智神聖的人,我自以為早已脫離了這種人的行列。過去你叫我牛我就稱作牛,叫我馬就稱作馬。假如存在那樣的外形,人們給他相應的稱呼卻不願接受,將會第二次受到禍殃。我順應外物總是自然而然,我並不是因為要順應而有所順應。”
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禪家向來崇尚寬容忍耐的精神。
有個農家女孩無緣無故地懷孕,在父母的苦逼追問下,女孩竟指白隱禪師為其子之父。農夫和家婦怒不可遏,找白隱理論,白隱聽完了對方的辱罵,只說了一句話:“就是這樣嗎?”嬰兒降生後即送給了白隱。白隱雖名譽掃地,但並不介意,一味細心照顧孩子。不久,此事真相大白,原來孩子的真正父親是一個市井之徒。女孩的父母上門向白隱禪師賠禮道歉,稱讚他真是一位善良的人。白隱在交回孩子時仍然輕輕說道:“就是這樣嗎?”
白隱禪師的胸懷多麼坦蕩,他的涵養足令毀謗者自慚形穢。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花萼徒榮 玉帛何益
樹木至歸根,而後知華萼枝葉之徒榮;人事至蓋棺,而後知子女玉帛無益。
歸根:比喻事物結局歸於根本。《傳燈錄》:“涅槃時答眾曰:‘落葉歸根,來時無日’”。
華萼:華,同花。萼是花瓣的最外部。
蓋棺:指人死後入殮棺木,表示一個人生命事業的結束。
樹木每當到了秋冬季節就葉落歸根化為腐土,人們才想到茂盛的枝葉、鮮豔的花朵只不過是一時的榮華;人到死後進入棺材,這時才會知道子女錢財毫無用處。
孔子說:“到了一年的寒冬季節,才知道松葉經霜不落,是最能與雪相搏的。”這句話所包含的是一種痛苦的磨練、艱難的拼搏和不屈不撓的意志,是一種最沉重最珍貴的東西。因為松柏的堅貞是與風雪搏鬥才得到的,而不是輕飄飄一帆風順地獲得的。人們常說:“臨事利害,遇事變,然後君子之所守乃見也”,又說:“一死一生,乃見交情;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沒有嚴峻的考驗,人是無法獲得真正有高質量高價值的東西的。孔子的觀念正好是對“花萼徒榮”這種消極事物的一種批評。
有意反遠 無心自近
禪宗曰:“飢來吃飯倦來眠。”詩旨曰:“眼前景緻口頭語。”蓋極高寓於極平,至難處於至易。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禪宗:佛教的一個宗派,又名佛心宗或心宗。
飢來吃飯倦來眠:王陽明詩曰:“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去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由身外覓神仙。”
禪宗有一句偈說:“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而作詩的秘訣是:“多多運用眼前景緻和俗言諺語。”因為世間極高深的哲理,往往是產生於極平凡的事物中;極美的詩是出於無心的真情流露,可見有意者遠於理,而無心者近於真。
平凡中寓有深義,大道理見於小道理之中。而所有人們所講的道理又全是自然的產物,是人對自然觸景生情的流露。《列子·仲尼》中有段話是這樣說的:
關尹喜說:“自己不要執著,事理自然顯著。事物的動好像水順勢而流,它的靜好像鏡子既平且淨,有什麼,出現什麼,毫不隱藏。它的回答好像回聲,發出什麼音,迴響什麼音。這就是它能引導事物。事物違離自然之道,自然不會違離事物。善於順道的,也不用耳朵,也不用眼睛,也不用體力,也不用心智,想順道而用視力聽力形體和智慧來求得,就不得當了。道,望它似在前,忽然又在後;運用它更覺充塞,上下四方無所不在,但卻不曉得它在哪裡。也不是有心人所能夠遠離,也不是無心人所能夠親近。知道卻不用情,能夠卻不作為,這是真知道真作為。不知,哪能用情?不作為,哪有作為?聚集土塊,積累灰塵,縱是無所作為,卻並非沒有道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閒生別唸 忙隱真性
人生太閒,則別唸竊生,太忙,則真性不見,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別唸:邪念、雜念。
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