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2 頁)
種如履薄冰、小心謹慎的心路歷程。任何一場博弈,都意味著參與各方定義策略、權衡得失、容忍退讓、優(勢)劣(勢)互現的複雜局面。而框架的博弈格局中利益相關者之眾、角色變換的速度之快、最終結局的可能性之多,都非一個簡單的雙人博弈或多人博弈的局面所能比擬。而最終正像譚智所形容的在“沒有犯過一個錯誤,沒有走過一段彎路, 沒有耽誤一點時間”的情況下,幾近完美地實現了“沒有留下一個遺憾”的多方通贏的結局。這樣的結局,沒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沒有出色的領導力,沒有基於團隊內外高度信任與合作的執行力,沒有關鍵時刻切準時機又收放有道的大智慧是無法想象的。
一項事業、一個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一個或一組核心人物。在框架,譚智被稱為“靈魂人物”,即使在他擔任分眾總裁以及隨後出任分眾CEO的今天,譚智之於框架人心目中的地位亦絲毫沒有改變。在創作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試圖把我們關注的目光從譚智身上移開,轉向更多的人物,轉向作為一個企業的框架那裡。但我們仍然無法不花費很多的筆墨描寫這位集戰略、管理、執行以及資本運作之大成於一身的傳奇人物。每一位接受了我們或其他形式採訪的人在談到框架這個故事的時候,都一定會把對於譚智的印象和感受作為他們最不惜濃墨重彩的談話內容之一。不誇張地說,如果你想了解框架,你就必須要了解譚智,瞭解這樣一個卓越的企業家和投資家的鍛造歷程。這也是我們特意獨立開闢一章講述譚智50年的人生經歷的原因。我們相信,從譚智的人生履歷中,你能夠從一個重要的側面瞭解到框架成功背後的必然和偶然。
致謝
我們的採訪從譚智開始,作為本書的核心人物,他也是接受我們採訪最多的一個。在整個創作階段中,我們對老譚的採訪和會面不下10次,每次他都不厭其煩,並認真回憶各種細節。中間更是向我們推薦並幫助聯絡各個採訪物件,認真的態度令人敬佩。沒有譚智的寬容而又一絲不苟的幫助,我們將沒有可能完成此書。
本書中,我們特意邀請了12位來自各個行業的知名專家、教授、企業家、投資家、媒體人士對框架的案例進行了深度點評。全部12篇點評都是專為本書而作。他們的參與無疑為此書增添了一道十分亮麗的色彩。在此,我們謹向12位點評者表達我們的由衷感謝和敬意。他們是:
熊曉鴿 IDG全球高階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
齊大慶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教授
廖 理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吳士宏 TCL集團董事,原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二飛 美林(亞太)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主席
李漢生 和勤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顏漏有 德勤全國行業主管合夥人及北方區主管合夥人
熊 焰 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
楊 鐳 北極光風險投資基金合夥人,掌上靈通公司前CEO
陳曉萍 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學院終身教授
郭晉華 AAMA亞傑商會執委會成員,《IT經理世界》前總編
彭志強 盛景網聯培訓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本書還引用了框架案中重要的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錄影資料,包括事件的另一位主人公——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以及漢能投資董事長陳宏、鼎輝投資基金高階合夥人王功權等。他們的回憶和觀點成為本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此,我們亦表示深深的謝意和敬意。
我們的成書過程得到了眾多框架案的參與者(包括原框架和整合進新框架的各企業的創業股東)、框架管理團隊成員以及關注框架案和譚智的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援。他們或於百忙之中接受採訪,或對本書提出了大量頗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或對我們的採訪和其他工作給予熱心的支援和幫助。在此我們一併致謝。他們是原框架和整合企業股東及管理團隊:劉磊、金海斌、紹以丁、殷悅;現任職於框架的楊珺、張乃公、王昕、金婷;以及曾經和譚智同事或有過業務合作的王曄、盧振忠、徐宏韜等。
本書中的部分內容來自陽光衛視為框架和譚智製作的一部電視紀錄片時所拍攝的影片資料。經過譚智本人同意,我們得到了陽光衛視董事長陳平先生、臺長劉爽女士以及各位員工的大力支援和協助,得以閱覽全部的資料並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