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其次,這些隱形冠軍公司所處的市場本身多數都還在繼續發育當中。市場的絕對容量還在不斷擴大。這就意味著專注於這個市場的企業也仍然還有成長的空間。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中國最優秀的測繪儀器和測繪軟體供應商——南方測繪公司在官方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很清楚:
“南方測繪一直以來專注測繪,專注於‘小行業裡也能幹出大名堂’,一個領域,一種執著,始終專心致志,始終專注如一,全心全意為測繪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只有當我們在一個領域具備了絕對優勢的時候,才能夠考慮多元化的問題,並且還不能夠盲目地進行多元化。目前的國內測繪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國際市場更是無限巨大,目前全世界市場在一百億美元左右,同時,GPS和GIS的蓬勃發展,使得測繪具備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測繪是一個穩定並可拓展的行業。正是基於此,南方測繪始終長期專注測繪,我們對此最熟悉、最有優勢,所以屢屢獲勝。”
莫以善小而不為
南方測繪所在的畢竟是一個與時下中國蓬勃發展的基礎建設息息相關的市場,而且GPS之類的產品更是方興未艾。對於許多來自傳統制造行業的讀者來說,他們更關心的問題是,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從事像收音機這樣的“夕陽產業”的公司真的還值得在它們現在的領域裡堅持下去嗎?
關於德生的專一,副總經理樊中雄對於德生有另外的一個解釋:“因為我們實在沒有精力去做別的,無線電接收這個領域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值得去研究。” 請允許我接著老樊的這句話往下說:其實,這個行業除了可以研究的東西還很多以外,可以賺的錢也還很多。
第一個證據是德生的投資人之一、國內知名的風險投資人龔虹嘉在回答《IT經理世界》雜誌記者提問時所說的一句話:“德生是我投資的公司中回報最高的一個”。要知道,龔在過去的11年當中投資了超過15個專案,其中不乏最時尚前衛的產業——手機電視。另一個有意思的證據則是德生總經理梁偉親口對筆者說的:“德生生產的HAM2000在美國市場的售價是500美元,這是我所知道的在海外市場賣得最貴的中國家電產品。”
邁克爾·波特曾經批評日本企業喜歡一哄而上去追逐那些大而時髦的產業,然後在同樣的維度上進行競爭,結果就是大家都陷到價格戰的泥坑裡,品牌的面目模糊不清。而中國大量的企業似乎也有相同的毛病,尤其在經濟溫度最高的1990年代。那時候似乎只要是跟電子沾點邊的企業都在做彩電,彩電廠商的數量和日本當年一樣達到300多家。如今中國彩電行業的利潤率已經低到不足2%,而且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可以享受較高的品牌溢價,大家又一窩蜂地開始造空調,真不知等到空調沒得做的時候,下一根救命稻草又是什麼?
人們在追逐所謂產業潮流的時候,有意無意地依據這樣一個假設:最熱門的行業、大家都瞄準的行業應該是最賺錢的行業。但事實是否如此?隱形冠軍企業的道路證明“莫以善小而不為”是何等的至理名言。在他們當中,類似德生的例子還有很多。
和收音機一樣,電風扇也常常被認為是家電行業當中最沒有“出息”的產品之一。除了趙本山調侃過的手電筒之外,恐怕沒有哪個家電產品的核心技術會比電風扇更古老、更簡單。正因為這樣,它也常常被關注家電行業的媒體記者們所遺忘。但是這個行業真實的市場前景和利潤水平是怎樣的呢?
根據國內貿易局提供的資料表明,電風扇在城市居民中雖已趨於飽和,在農村家庭擁有率也達到了,許多人就是根據這樣資料判斷這個產業是夕陽產業。但是,我們再看看全球最大的風扇生產企業美的提供的調查資料:未來一年中可能購買風扇的中國家庭比例為17%,其中中南地區比例達24%、華北地區也達到21%,且農村40%的結婚者會選擇購買風扇。也就是即使只考慮中國本土市場,一年的電風扇需求都有大約4000~5000萬臺。而美的風扇事業部的產能是2000萬臺,目前全球市場佔有率大約30%。難怪他們要在2004年增加投資億元之巨,將產能提升到3000萬臺。
或許你會說,有人買不等於有利潤。那我們再來看看行業的利潤水平。在《深圳商報》2005年5月的一篇報道中曾經提到這樣的數字:“普通風扇的利潤率為10%,而一臺氣流扇或負離子扇的平均利潤率超過20%。相比之下,普通家用空調的利潤率僅為5%。不僅如此,高階電扇出口海外能賣到99美元一臺;相反的,絕大多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