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吧,為國效力,杜荷莫敢不從,只是我認為自己還有一些東西要學。”
唐朝政治清明,但對內有太子之爭,對外也有開疆之戰等等,這些無不是關係大唐根基的大事。
杜荷自知,自己貴為宰相之子,難逃這些鬥爭。所以,在自己的武藝沒有到一定的自保境界,還是決定少參與這些事情方是上策。
李世民也不強求,只是從腰間取下一塊令牌遞給杜荷道:“這也是入宮令牌,但比你那塊卻實用的多。以後有什麼新奇的想法儘管來找朕,朕對你腦中的那些奇思妙想特別的有興趣。”
李世民盛情難卻,杜荷也就伸手接了下來。
當夜杜荷又與李世民天南地北的閒聊了起來,最後更是在李世民的邀請下在皇宮住了下來。
PS:哈哈,謝謝書友們給力啊!
新人新書榜25名了,整整前進十名啊,不過後面的差距不大,前面的差距也不大,在加把勁避免被爆菊花之餘,吧前面的菊花爆了吧!
&;lt;ahref=&;gt;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
第三十一章 長樂公主(上)
杜荷睜開了雙眼,看著已經微亮的天色,長長的伸了一個懶腰,打了一個哈哈,坐了起來。
看著四周陌生的環境,杜荷記起自己昨夜跟大唐的皇帝李世民聊得太過盡興,直至近凌晨才發覺天色已晚。
於是,在李世民的邀請下,自己就在皇宮的客房裡借宿了一宿。
皇宮裡的宮女就是專業,杜荷這才剛剛坐起身來,立刻有一個長的非常正點的宮女推開了房門,端著洗漱的用具走了進來。
“皇上呢!”杜荷問了一聲,用手指沾了沾類似於牙膏的藥物,塗抹在牙齒上,然後以木質的牙刷熟練的刷著牙。
“皇上早已上朝去了!”宮女的回答讓杜荷有些汗顏。
他每日大約五點早起練功,已經養成了固定的生物鐘,但想不到李世民更早。
“他有什麼交待沒!”杜荷接過宮女遞來的溼毛巾敷在了臉上。
“皇上說了讓您自便,更吩咐我們要好生伺候!”
杜荷點了點頭,問起了自己的佩劍。
在唐朝佩刀佩劍是一種時尚,即便是他父親杜如晦這個文臣身上也會配著一把儀刀。這也是唐朝重武的一個表現,起源於渭水之盟。
在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率兵十餘萬人直逼長安。大軍駐紮在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四十里,京師大震,長安戒嚴。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對話,指責頡利負約。
當時大唐剛剛平定天下,實力還不足以與突厥對抗,李世民被迫向頡利、突利低頭,送出了大唐國庫裡的金銀簽訂了渭水之盟。
這渭水之盟,其實是渭水之恥。
李世民從那時起,加緊了備戰,甚至親自垂範練兵,每日命兵卒與皇宮中操練。不論文武,都可以佩戴刀劍。結果自然不言而喻,頡利被李靖殺的大敗,讓李宗道生擒活捉了來,被關在長安當了一個大將軍。
杜荷自放假後,外出身上都帶著佩劍,入皇宮也是一樣,只是在面見李世民的時候,兵器讓李世民的護衛給繳了。
“李大人已經差人將兵器送來了,就掛在廳外的牆上。”宮女恭敬的說著,將臉盆毛巾端了出去。
杜荷找到了自己的佩劍,來到院裡池邊的柳樹下練了起來。
微風拂過,綴滿嫩芽的柳枝,隨風輕盈的起舞,萬千條綠絲帶,在飄逸中灑脫唱。
杜荷劍入情景,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李白的《俠客行》,不由得高聲吟道:“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杜荷邊吟邊舞,手中的長劍,剎那間就刺出一片劍影;極寒氣流在湧出劍身的一刻凝化成朵朵雪花般的光點;彷彿千萬朵梨花突然綻開,大開大合,殺意縱橫。
杜荷忍不住長嘯了一聲,嘯聲中滿是暢快之意:李白這首詩充滿了一個俠客的豪邁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