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頡利可汗大怒,將突利可汗囚禁了10多天,並處以鞭撻之刑,突利可汗因此而懷恨在心。不久,頡利可汗向突利可汗徵兵,突利可汗不給,於是頡利可汗帶兵攻打突利可汗,突利可汗便順勢倒向唐朝一邊。突利可汗後入朝,太宗任命他為右衛大將軍,賜爵北平郡王。
貞觀三年(629年),關中豐熟,而漠北恰遇暴風雪,羊馬死亡甚多,因而發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國勢大衰,正是進攻突厥的有利時機。這一年的冬天,太宗命李靖和李勣(即《隋唐演義》中的傳奇人物徐茂公)率領10萬大兵,兵分六路,北出雁門關。
李靖和李勣都是戰功卓著的大唐開國名將。他們的敵人,則是稱雄漠北的突厥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名將李廣雄風猶在,這一幕何曾相似!700多年前,漢代名將衛青和霍去病率漢軍出塞,北逐匈奴,由此創下了不朽的軍功。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感慨。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親自率領3000精銳騎兵,從馬邑出發,趁頡利可汗不防備,連夜進軍,逼近突厥營地定襄。頡利毫無防備,發現唐軍突然出現,大驚失色。還沒有等到唐軍正式發起攻擊,突厥兵先亂了起來。李靖又派間諜混進突厥內部活動,說服頡利一個心腹將領康蘇密投降。頡利一看形勢不妙,就偷偷逃跑了。這一戰,李靖出奇制勝。太宗因此稱讚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舊唐書·卷六十七·李靖傳》)
[李靖,字藥師,京兆三原人,是中國歷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無論是官方五史,還是稗史小說,都有他色彩豐富的一筆。野史小說把他與紅拂女、虯髯公並稱為風塵三俠。而歷史上真實的他卻是一個功績不亞於衛青霍去病的名將。史家稱李靖“臨機果,料敵明”,是戰績與理論俱豐的軍事家。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兵書多部。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衛公兵法》等兵書。《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神宗時被定為《武經七書》之一,為中國古代兵學寶典。]
在李靖勝利進軍的同時,李勣也率軍從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剛好與突厥軍在白道(今內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軍奮力衝殺,降###厥部眾5萬餘人。頡利一敗再敗,損失慘重,遂退守鐵山,收集殘兵敗將,只剩下幾萬人馬了。
頡利可汗此時已經處於山窮水盡的境地,他不得不派執失思力入唐朝請罪,請求內附。其實,頡利可汗內心尚猶豫未決,不過是想借此來拖延時間,以等待草青馬肥之時,逃到大漠以北,以捲土重來。
太宗派遣鴻臚卿唐儉等前去安撫,又詔命李靖率兵迎頡利入朝。李靖率兵抵達白道,與李勣謀議說:“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走度磧北,保依九姓,道路且遠,追之難及。今詔使在彼,虜必自寬,若選精騎一萬,齎二十日糧往襲之,不戰可擒矣。”(《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三》)商議已定,遂率軍連夜出發,李勣繼後而進。
李靖率軍進至陰山,遇到突厥斥候千餘帳,一戰而全部俘獲,命與唐軍同行。這時,頡利見到唐使臣,放鬆了戒備。李靖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餘騎又乘著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帳7裡遠的地方才被發覺。如同驚弓之鳥的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只,並殺死隋義成公主。頡利可汗率萬餘人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
。 想看書來
一 貞觀之治(6)
[義成公主為隋朝宗室女,公元599年嫁給突厥啟民可汗。啟民可汗死後,義成公主又先後改嫁他的兒子:始畢、處羅、頡利三位可汗。始畢可汗與隋朝翻臉,曾圍隋煬帝於燕門,還與北方各地反隋勢力結交,一點也不顧及義成公主的情面。唐朝立國後,義成公主數請頡利可汗出兵攻唐,以為隋朝報仇,是以唐朝視她為大敵。]
###厥就此被太宗從地圖上抹去,大唐軍功盛極一時,國威遠播四方。懾於大唐天威,“西北諸蕃,鹹請上(指唐太宗)尊號為天可汗”(《舊唐書·卷三·太宗本紀》)。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天可汗”稱號的來歷。
自隋朝以來,突厥一直是西北的強國。李靖等人滅了###厥,不僅解除了唐朝西北邊境的禍患,而且也洗刷了高祖與太宗曾經向突厥屈尊的恥辱。因此,太宗頗有感慨地說:“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來國家草創,突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