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隊雖多,都是新募的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戰陣,根本敵不過我們的勁銳之兵,用不著憂慮。高尚與嚴莊都是佐命元勳,你如果與他們斷絕關係,諸將領知道後,就會上下離心,情況就會更危險。”安祿山聽後高興地說:“阿浩,你真懂得我的心事。”於是重新把高尚與嚴莊召來,擺投宴席招待。安祿山還為他們唱歌以勸酒,仍像以前那樣對待他們。
安祿山很快忘記了這件事,但嚴莊並沒有忘記。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對安祿山起了異心,將主要精力用在奉承太子安慶緒上。正是此人,在後來叛軍的內訌中起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此時安祿山的處境非常困難。潼關久攻不下,他既不能進入關中,又無法向南面突破。而唐軍一佔領河北,就會切斷他與北方的聯絡。他經過認真的考慮,計劃放棄東都洛陽,北逃回范陽老家去。但又捨不得洛陽的花花世界,所以還沒有徹底下定決心。
唐朝廷這時明顯處於有利的地位,如果安排得當,完全可以在幾個月內平定叛亂。這是天賜良機。十分可惜的是,政治陰謀決定了事態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唐朝因為內訌,自己為進退兩難的安祿山開啟了潼關的大門。
玄宗不問青紅皂白地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後,各地的援軍不斷趕至京師,但主帥一直沒有和適的人選。這時,玄宗想起了正在京師養病的哥舒翰。
哥舒翰生平好縱酒,官場得意後又開始恣情聲色,以至身體非常不好。一次,他到土門軍中視察,竟然體力不支,在洗澡時暈倒,很長時間才甦醒過來。這件事讓哥舒翰感慨很多。之後,他回到長安,抱病不出,在家中靜心修養。這時候,他已經50多歲,以為戎馬生涯從此結束,預備好好頤養天年。然而,天不遂人願,安史之亂爆發了。
對於此時的哥舒翰來說,他只是個身患重病的老人,再無當年提槍躍馬的英姿。他也看到了名將封常清和高仙芝的連連失敗,非常清楚唐軍的失敗不可避免,因為安祿山的叛軍是天下最精銳的軍隊。哥舒翰還能做什麼呢?他最大的願望,不過是能夠安享晚年,但他的內心,卻隱隱有不詳的預感。
二 潼關內訌(3)
聖旨就在這個時候來了。玄宗拜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元帥由太子李亨掛名),要他統領20萬大軍出征禦敵,去前線鎮守潼關。哥舒翰不願意接管這樣一個亂攤子,以身體不適堅決推辭。但玄宗想憑靠哥舒翰的威名號令三軍,又因哥舒翰一向與安祿山勢同水火,怨恨極深,任用他對付安祿山,玄宗也覺得放心,因此迫令哥舒翰一定要出征。為表示恩寵,玄宗同時任哥舒翰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政事,可以執行宰相的職權。玄宗又以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以王思禮、鉗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蕩、蘇法鼎、管崇嗣為屬將,以蕃將火拔歸仁、李武定、渾萼、契苾寧等為麾下,又將調集來的河隴、朔方兵馬及蕃兵、高仙芝舊部統歸哥舒翰指揮,號稱20萬,進駐潼關。同時還令各地四面進兵,會攻洛陽。聖旨大如山,哥舒翰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接受副元帥的稱號,扶病上馬,率軍前往潼關。
出師的那天,場面極為壯觀,哥舒翰一生的榮耀達到了頂峰。玄宗親自在勤政樓犒勞哥舒翰,為他餞行,並命滿朝文武百官至郊外相送。
當哥舒翰跨上馬的那一剎那,他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畢竟,前途不容樂觀。再一次回望長安,他的心頭不由自主地湧起了一絲悲壯。出於對強敵安祿山的瞭解,他相當清楚,這也許是他最後一次看到這座天下最繁華最宏偉的城市。於是,為了讓自己沒有任何遺憾,哥舒翰想到要趁皇帝恩遇正濃時做一件事:除掉不共戴天的仇人安思順。只是,他萬萬想不到的是,這件事直接導致了潼關迅速失守,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唐以及他個人的最大災難。
潼關在商代時隸屬定國,稱桃林。周代時為畿內地,隸虢國,稱渭。春秋隸晉,稱桃林塞,戰國時隸魏。秦惠文王六年(前332),設寧秦縣,潼關為寧秦縣轄地。漢高祖五年(前202)設船司空衙門,專管黃河、渭河的水運事項及船庫工作。之後就以官名設縣稱船司空縣。新莽建國元年(9年),改船司空縣,為船利縣。東漢時又複名船司空縣,屬華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屬華州華山郡的定城縣。西魏時撤定城縣,改屬敷西縣,直到北周。
潼關在東漢以前還沒設關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改山路於河濱,當路設關,並廢棄函谷關。有記載說:“自澠池西入關有兩路,南路由回阪,自漢以前皆由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