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茂,是一個打伏擊的好地方。
朱德根據敵情和地形作了部署,單等敵人到來。
上午,楊如軒的七十九團從永新開來,大搖大擺地鑽進了朱德預設的伏擊圈。
王爾琢指揮二十八團奮勇衝殺,敵人傷亡慘重,慌忙向後撤退。
剛到草市坳的大橋頭,又被埋伏在那裡的工農革命軍擋住去路。
這時,工農革命軍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經過一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全殲了七十九團,團長劉安華被當場擊斃,繳槍數百支。
正在永新城裡的楊如軒,突然接到報告說:工農革命軍已經打來了!他還不相信,正在那裡聽留聲機聽得入了迷,毫不在意。
過了一會兒,槍聲大作。
他才慌了神,急忙換上便裝,用繩索吊著翻出城牆,又被流彈擊傷,狼狽逃回吉安。
朱德帶著4個營,長途奔襲100多里,一天內接連打了兩個勝仗,擊潰了楊如軒的二十七師,乘勝佔領永新城,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還有幾十挑子“花邊”銀元,徹底粉碎了江西敵軍的第三次“進剿”。
這就是第二次佔領永新,通稱為“二打永新”。
40年後,楊如軒回憶起這一段往事,感慨萬千地說:“我奉蔣介石命,向井岡山進攻,把指揮部設在永新。
十三、三佔永新,粉碎“進剿”(4)
當時,毛主席指揮工農紅軍守在龍源口,我攻了幾天都攻不下。
萬萬沒有想到,朱委員長率另一支部隊以一天一夜走180裡的速度從寧岡、蓮花繞道而來,給我一個措手不及。
剛剛得報永新西方有警,接著,我的指揮部後方就響起了密集的槍聲。
在倉皇撤退中,我只好跳城逃命,弄得狼狽不堪。”
當年在二十八團任黨代表的何長工曾回憶說:“朱德同志出色地領導了這次奔襲草市坳、二佔永新城的勝利戰鬥,是有遠見,有預見的。
特別是二佔永新的勝利,表現了朱德同志的指揮才能。”
敵人連續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進剿”雖然屢遭失敗,但為了除掉心腹大患,1928年6月中旬,又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第四次“進剿”。
這次“進剿”,朱培德調集了第九師和第二十七師共5個團的兵力,以第九師師長楊池生為總指揮,以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為前線總指揮。
因為這兩個作惡多端的師長都姓楊,江西老就稱他們為兩隻“羊”。
這兩個師裝備好,受過正規訓練,戰鬥力較強。
為了配合江西發動的這次“進剿”,在國民黨南京政府的嚴令之下,湘軍吳尚的第八軍也不敢怠慢,派出一個師向攸縣、茶陵逼近,威脅著井岡山根據地的西側。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毛澤東、朱德命令紅軍撤出永新城,集結於寧岡休整,伺機殲敵。
隨後,在寧岡茅坪召開軍事會議,分析敵情,討論對策,最後定下了“對湘敵取守勢,對贛敵取攻勢”的作戰方針,決定集中兵力對付贛軍楊池生和楊如軒部。
在第一階段,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向西出擊湖南酃縣。
這樣,既可牽制湘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又能引誘贛軍出擊,達到“引蛇出洞”之目的,便於紅軍調轉頭來殲滅之。
為此,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軍主力第二十八團、三十一團和二十九團,西征酃縣;袁文才、王佐帶領第三十二團留守根據地,密切監視贛軍的動向。
會後,毛澤東帶著第三十一團從茅坪出發,經大隴進入了酃縣的沔渡、十都;朱德、陳毅率第二十八團和第二十九團,由茅坪的西南方向進入酃縣的十都,同第三十一團會合後,一舉擊潰了湘軍吳尚部的一個團,迅速佔領了酃縣城。
紅軍主力出擊湖南,攻佔了酃縣的訊息傳出後,楊池生和楊如軒高興得拍案叫好,認為紅軍主力西移,根據地必然空虛,立即下令所部向井岡山根據地進攻。
楊如軒上次在草市坳打了敗仗,不僅丟掉了永新城,自己還差一點送了小命。
這次“進剿”,朱培德就讓楊池生當了總指揮,為了照顧他的面子,給了個前線總指揮的名義。
他是又氣又惱又害怕,戰戰兢兢地上了前線,帶著第二十七師的兩個團和第九師的一個團,企圖經老七溪嶺或新七溪嶺進入寧岡。
楊池生帶著九師的另外兩個團守在永新城裡,或進或退,視形勢的發展而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