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去有60多歲的老嫗身邊,告訴她埃及人想借用一本聖經。老人起先對此大為不解,深更半夜了,一個伊斯蘭教徒要聖經作什麼用!可當她知道,薩達特總統為了和平的演講中需要引用一段聖經章節時,她感動地流下了眼淚,當即趕回家去,用半個小時取來一本精緻的聖經,要這位埃及譯員轉送給薩達特總統。
11月20日下午,也是薩達特到達耶路撒冷的第二天下午,薩達特總統在以色列總統卡齊爾的陪同下乘車前往以色列議會。當薩達特一行踏上議會臺階時,儀仗隊向他們舉槍致敬,軍樂隊鼓樂齊鳴,奏起歡快的迎賓曲。寬敞的議會大廳裡坐滿了人。不僅本屆議員全都到場,而且前議員和部長們幾乎一個不漏地早早在大廳裡等候了。電視臺將這次會議向全國作了實況轉播。
“有些時候,一個國家的人民必須忘記過去,朝著新的未來邁出勇敢的步伐。”薩達特開始用阿拉伯語向議員們,向全體以色列人,同時,也是向全世界發表他的演講:“我在這個講臺上向你們,向全世界宣告,我向你們提出的是全面的和平。”“我不希望我們的人民和你們的人民處於導彈的包圍之中。”薩達特審視了一下會場,議員們全都聚精會神地聽著他的話。薩達特繼續說:“本地區所有國家都有權在自己的安全得到保證的邊界內和平生活。”“本地區所有國家在處理相互關係時,應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薩達特想起上午在耶路撒冷參觀伊斯蘭教的阿克薩清真寺時,一位穿黑衣服的巴勒斯但阿訇對他說的話:“不要放棄耶路撒冷,否則就會是對所有穆斯林,特別是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致命打擊。”薩達特在他的演講中重申了這一立場,要求以色列全部撤出所佔領的一切阿拉伯土地,包括耶路撒冷在內。
薩達特用了55分鐘結束了他的演講。臺下的掌聲長達40秒鐘。在以色列幾十年來的歷史上,一位阿拉伯領導人在以色列議會上發表講話還是第一次。幾乎全國的老百姓都收看了會議的實況轉播。一位官員說:“許多人並不瞭解薩達特的幾次講話的全部細微差別,也不瞭解談判是相當艱難,但他們是如此迫切地要求和平,以致此刻除和平之外的其他東西都無關緊要了。”薩達特預料他的這次出訪或許能打破日內瓦會談的僵局,但絕不曾料到此舉會在以色列人民中間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許多以色列入甚至開始議論,一旦實現和平,以色列人該怎樣同阿拉伯人更好地共同相處。
薩達特一行辭別耶路撒冷的時候,成千上萬群眾聚集在旅館外面,他們動情地歡呼著。一位年輕婦女瞪大眼睛對周圍的人說:“這真難以相信,誰曾料到我們會有這麼一天呢?”
薩達特望著激動的人群,更堅定了人民需要和平的信念,他決心繼續朝著和平的方向走下去,不管前途多麼艱險。
2。5 艱難曲折的和平程序
薩達特的耶路撒冷之行,對以色列來說,是外交上的一大喜事。因為自以色列建國以來,阿以雙方一直處於敵對狀態。阿拉伯國家認為,以色列國的建立是不合法的。雖然以色列國成立已近30年,但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他們要趕走猶太人,消滅以色列,武力解放巴勒斯坦。尤其是在1967年以色列發動“六·五戰爭”之後,由於以色列侵佔了整個巴勒斯但地區和大片的阿拉伯領土,使阿以矛盾更為尖銳。薩達特的和平行動,成為第一個正式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這是以色列求之不得的快事。
薩達特的耶路撒冷之行,象一塊巨石掉進了幽靜的山谷,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因為在1967年“六·五戰爭”之後,阿拉伯聯盟制定了共同的對以政策,即所謂的“三不政策”:不承認、不和解、不談判。薩達特的這一行動,使阿拉伯聯盟陷於分裂。從此阿拉伯國家在對以政策上再也不是鐵板一塊了。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堅決反對與以色列和談。前面講了在薩達特總統去耶路撒冷訪問之前,就聽到大馬士革電臺殺氣騰騰地威脅:“誰敢去以色列就要誰的腦袋。”
接著便發生了埃及駐敘利亞使館被炸事件。敘利亞社會復興黨秘密策劃刺殺薩達特。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認為薩達特的行動是“叛徒”,並在利埃邊界集結軍隊,聲稱要對埃及發動進攻。巴解組織組織群眾示威遊行,堅決反對埃及的叛賣活動。但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則態度比較溫和,他們也譴責薩達特的行動,但他們並不完全反對與以色列和談。他們認為,和談應在阿盟主持下進行,對以色列採取共同的政策。用一個聲音對外講話。他們反對薩達特的單獨行動,他們譴責埃及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