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就在世界人民對販毒深惡痛絕的時候,一條訊息飛入白宮:諾列加參與國際販毒。
頓時,一個罪責難逃的“藉口”終於找到了。布什立即下令:“弄清起訴全過程。”一個調查組迅速成立並開始工作。
1988年2月4日,陰霾的下午。邁阿密法院的大廳裡,執法官宣讀了一份起訴書。起訴書出奇的長,共30頁,羅列了諾列加12條罪狀。起訴書的結尾這樣寫道:如果以上事實被確認,可判處罪犯145年徒刑,罰款114萬美元。
滑稽的是,當法官正津津有味地宣讀起訴書時,被起訴者諾列加卻在他的國家——巴拿馬接見美國客人。
訊息傳到巴拿馬,面對一條條毛骨悚然的罪狀,諾列加輕蔑地笑了。他深知,這是美國人使的“暗槍”,企圖置他於死地。“罪證”的提供人無疑是布蘭東。因為他要報“叛徒”這一箭之仇。
在法庭上,布蘭東的證詞有根有據,繪聲繪色:“1984年,臭名昭著的販毒黑幫‘麥德林販毒集團’殺死了哥倫比亞司法部長博尼利亞。兇手在諾列加的庇護下,逍遙於巴拿馬。”
“麥德林販毒集團同諾列加坑瀣一氣,在巴拿馬建立了一座可卡因工廠,將來自哥倫比亞的古柯加工後,運往美國。”
“從1982年到1984年,諾列加曾安排了100萬磅大麻運往美國並轉移贓款100萬美元。”
“1984年到1986年,他夥同販毒集團將2噸可卡因和500噸大麻偷運美國,得款460萬美元。”
對諾列加恨之入骨的布蘭東講得真切而又具體。仍然感到不過癮的布蘭東,還振振有詞地向美國法庭提供了諾列加的私人經濟勢力。他帶著極度的質疑口吻在陳述:“月薪僅有1200美元的諾列加卻家財萬貫。巴拿馬有12處住宅,法國等5個國家有別墅。”
“諾列加的財富估計在5億到10億美元之間。他過著‘埃及國王的生活’。軍用綁腿用黃金、白銀製成。”
“他相繼收集了200種軍帽、擁有飛機、直升飛機和豪華轎車。他的富有和豪華與菲律賓的馬科斯和海地的杜瓦利埃不相上下……。”
布蘭東的證詞,使布什政府欣喜若狂。
“逮捕諾列加,打擊毒品販子。”美國政府做出了決定。然而,事情並非簡單。巴拿馬畢竟是獨立的主權國家。按照美國和巴拿馬1904年的引渡條約,不得迫使任何一方引渡其公民,更何況諾列加是主權國的領袖。
如果把逮捕的時機放在諾列加進入美國境內,或在外國期間東道國接受引渡要求時,固然不錯,但這又要等到牛年馬月。巴拿馬運河已不容許美國人再優柔寡斷了。
5。6 逮捕諾列加
1989年12月17日,沒有陽光的中午。白宮的高階餐廳裡,布什的“特邀午宴”進入尾聲時,總統宣佈了這一驚人的決定:“我決定武裝逮捕諾列加。”
目的異常明確: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馬到成功。這一大膽決策的結果,在美國的入侵史上又記下了這樣的一筆:陸、海、空2。4萬軍隊一齊出動。動用了美國最現代化的部隊一82空降師。第一次將最先進的F—117隱形戰鬥機投入戰爭。116名女性直接進入戰爭最前沿。一位百發百中的女少尉擊斃了4名巴軍士兵。
然而,戰爭並沒有像布什預料的那樣順利。4天過去了,不僅沒有抓到諾列加,而且美軍處處遭到巴軍的騷擾。聖誕節即臨,布什總統如坐針氈。
恰恰在這個時間,12月24日中午。諾列加隻身驅車,繞過美軍“耳目”,駛入梵蒂岡駐巴拿馬大使館。這是諾列加最滿意而唯一的選擇。與美軍周旋了4天的諾列加,早已疲憊不堪,精疲力盡,他想盡快找到一條生路。
24日凌晨,他突然得到一個訊息,與自己常來常往的梵蒂岡使館沒被盯梢。他頓時大喜,“天無絕人之路。”他迅速與梵蒂岡使館進行了電話聯絡,得到的回答異常滿意:“可以,保你平安無事。”然而,諾列加失算了。他怎麼也沒想到這是自己邁向地獄的第一步。
諾列加進了梵蒂岡使館的訊息很快傳到白宮。布什欣喜若狂,他連連稱到:“多好的聖誕節禮品,”“多好的禮品呀!”
布什親自拿起了電話。他在直接向梵蒂岡使館要人,但遭到了婉言謝絕。此後,美國向羅馬教皇施加壓力,向諾列加施展攻心戰。美國政府運用了雙管齊下,齊頭並進的戰術。
一時間,幾十號高音喇叭獨出心裁地架在梵蒂岡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