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頁)
嵐炎約焊憬�ァ!崩鮮壯さ姆岣歡氛��槭孤硤焐�宸�夢逄逋兜兀�侵稚笫倍仁啤⒆鶯徂灃氐惱�味氛��椋�揮屑甘�甑哪チ肥悄貌幌呂吹模�硤焐�械階約翰鈐讀恕�
李雲龍的簡歷是明擺在那裡的,馬天生經過仔細研究,發現李雲龍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哪個山頭也算不上,又和哪個山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長征之前他屬四方面軍,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煮同中央紅軍反目率四方面軍掉頭二過草地,恰巧李雲龍那個團沒接到命令,原因是傳令兵在傳令途中不小心陷進沼澤淹死了。李雲龍一覺醒來發現四方面軍都走了,他還納悶了半天。他哪裡知道黨內高層中的鬥爭,他想得很簡單,到哪兒不是乾紅軍,跟誰幹都一樣。恰巧他團隊駐地離林彪的一軍團很近,李雲龍便主動找上門去要求編入一軍團,對於這白揀的一個主力團,林彪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因此,這次黨內鬥爭使李雲龍鬼使神差地成了林彪的部下。長征到陝北後,1938年張國燾脫離共產黨,來自四方面軍的幹部都捱了不同程度的整,惟獨李雲龍沒事,他屬於大紅大紫的一軍團,誰敢打他的主意?
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三個師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花名冊上只有三萬多人,糧餉槍彈只按三萬多人發,而八路軍實際上人數已達八萬人。於是成立了若干個獨立團,李雲龍的獨立團也成了國民政府不承認的“黑戶”。先是劃歸到129師劉伯承摩下,後又歸了386旅的陳賡。最後乾脆在晉西北打出塊地盤來,成了單幹戶。解放戰爭開始,李雲龍團是劉鄧的中原野戰軍的主力團,參加了中原突圍,千里躍進大別山。淮海戰役前,李雲龍部配合華野打援,完成任務後卻不許歸建,粟裕將軍和劉伯承不知做了筆什麼交易,李雲龍部又稀裡糊塗編入華野十一縱隊。1949年初,全軍重新整編,李雲龍部又隸屬於三野A兵團。如此算來,李雲龍歸哪個山頭呢?林彪、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陳賡這些元帥,大將們都當過他的上司,就連八竿子打不著的第一野戰軍也和他有點兒淵源,因為他抗戰時老部隊129師386旅的一部分在解放戰爭時參加了保衛延安的一系列戰役,後來成了一野的一個主力師,這個師的一個主力團的前身是李雲龍獨立團的一營。這樣一來,李雲龍和四大野戰軍都能扯上點兒關係。
政治鬥爭的經驗告訴馬天生,想搬倒一個元帥或一個大將並不難,因為他們的地位太高了,離政治旋渦太近了,一有風吹草動便註定在劫難逃。而李雲龍這類的將軍則不同,由於他複雜的經歷,使他在軍內的關係盤根錯節,他不同時期的老戰友構成了這支軍隊的中堅力量,這些將軍們不是當野戰軍的軍長就是省軍區司令,官職雖然不算很大,但都是手握兵權的實力人物,他們離高層之間的政治鬥爭較遠,想搬倒這樣的將領,政治藉口是不太好找的,也容易引起軍隊的不穩定。
馬天生認為,他和李雲龍的矛盾不是出於個人恩怨,主要是兩人之間的政治觀點南轅北轍。“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親自發動和指揮的,其目的是防止修正主義篡奪黨和國家的領導權,使領導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裡,使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除此之外,別的都是小事。可李雲龍的表現引起了馬天生的政治警覺,他憑直覺感到,李雲龍對“文化大革命”這個群眾運動抱有很深的成見和反感,從觀點到行動都似乎故意和“文化大革命”運動對著幹。這個人別看文化程度不高,但城府極深,喜歡幹實事而不喜歡多說。馬天生想,他都幹了些什麼實事呢?從他性格上分析,他可不是個甘於寂寞的人,城市打成這樣,他會視若無睹?杜長海死得很蹊蹺,馬天生可不是傻子,他才不相信那個神秘的殺手是來自“井岡山兵團”。活幹得乾淨利索,極其專業。馬天生自然而然地想到那支神秘莫測的特種分隊,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杜長海之死和這支特種分隊有關,這就有文章可作了。
熱線那頭的首長聽了馬天生的彙報後一反常態地沒吱聲,似乎在考慮什麼,過了好一會兒,首長才說:“看來調查一下是有好處的,知彼知己嘛。這個李雲龍說起來哪個山頭也不是,又和哪個山頭都有聯絡,這不是個能輕易搬動的人,不衝別的,就是曾在一軍團幹過這一條,他頭上就有了保護傘,林總的老部下,誰碰得?除非你能拿出過硬的材料證明他對抗‘文革’運動。你要密切注意,以這個人的性格,他遲早要做出點兒事來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嘛,你應該知道,誰想對抗‘文革’運動,不管他的資格多老,功勞多大,都不會有好下場的。”馬天生默默地掛上電話,心想,誰笑到最後誰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