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對武裝的反革命之志,都包含於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之中了。
葉劍英在南昌起義中的重要作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為人知。他當時任張發奎第二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在白色恐怖氣氛越來越濃重的1927年7月上旬,被中共中央特批為正式黨員。為了保密和特殊的工作需要,黨組織讓他保持秘密身份,只與少數黨員保持聯絡。
起義發動前,葉劍英利用與張發奎等人的關係,探知賀龍、葉挺等第二方面軍將領將要被扣留,解除兵權。他立即連夜找到葉挺告之此訊,並約葉、賀、廖乾吾、高語罕四人到甘棠湖划船,共商對策。他們在甘棠湖的小划子上迅速作出三項決定:
一,賀、葉不上廬山;二,不接受張發奎調賀、葉部隊到德安集中的命令,部隊立即開往南昌;三,葉挺部隊先行,賀龍部隊隨後。
這次甘棠湖聚會,在黨史上稱為〃小划子〃會議。它對保證起義領導人的安全和將起義的主力部隊及時開往南昌,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這個在關鍵時刻通報的重要情報,也促使葉、賀定下起義的最後決心。
起義發生後,張發奎的不少親信將領主張派兵前後夾擊起義軍,一舉將暴動撲滅。葉劍英又以第四軍參謀長身份站出來反對。他利用張發奎一直想重回廣東的意圖,對張發奎說: 我們原來商量好的,到廣東重新做起,如果尾追賀、葉,徒耗兵力,我軍仍無立足之地,又怎樣實現總理遺訓、重新北伐呢?他向張發奎建議:跟隨葉、賀部隊進入廣東,以〃援師討逆〃旗號奪佔廣東地盤。
張發奎採納了葉劍英的建議,使南昌起義軍減少了尾追,得以迅速開啟南下廣東的通道。
▲BOOK。▲蟲工▲木橋▲書吧▲
第35節:〃圍剿〃(26)
國民黨方面編輯的《國民革命軍戰史初稿》這樣描寫張發奎當年的追擊行動:〃葉賀等遂東去撫州。張發奎率師追之。嗣忽分途,葉賀等由閩粵邊境趨潮汕,張發奎部則改由南雄入粵。〃
一個〃嗣忽分途〃,〃改由南雄入粵〃,活脫脫再現了葉劍英當年的作用。
如果張發奎當時率部追擊起義軍,起義軍必將面臨前後夾擊的危險,後果難以設想。
1927年3月入黨的徐向前,未能趕上南昌起義。但共產黨人在南昌城頭打響的這第一槍,對他影響重大。他當時在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任上尉參謀,回憶說,入黨時刻〃印像最深的是共產黨員要為共產主義流盡最後一滴血〃。1927年7月底,徐向前隨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一起移駐九江,在新地點沒能和組織接上頭。但正是南昌起義爆發的訊息,使他於茫茫黑夜中看到了一線希望和光明。起義爆發後,張發奎集合方面軍指揮部全體軍官,宣佈:〃CP分子三天以內保護,三天以外不負責任! 〃徐向前當時雖然並未暴露身份,但決意離去。他當天晚上就悄悄離開九江去尋找黨組織,從此脫離舊軍隊,結束了在國民革命軍中的生涯。
南昌起義的發生成為徐向前革命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後來參加了廣州起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南昌起義緊緊相連的六位大將中,三位大將直接參加了南昌起義;一位大將以隱蔽的身份從旁協助起義;兩位大將因南昌起義影響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直接參加南昌起義的三位大將是陳賡、粟裕、許光達。
陳賡大將1926年9月被黨派往蘇聯遠東,學習群眾武裝暴動,1927年2月返回上海。上海發生〃四o一二〃事變後去武漢,武漢又發生〃七o一五〃事變,於是他隨周恩來奔赴南昌,參加組織武裝起義。在起義中陳賡負責政治保衛工作,南下途中出任賀龍第二十軍三師六團一營營長。
粟裕大將當時是第十一軍二十四師教導隊學員班長,南昌起義中所在中隊負責警衛設在江西大旅社的革命委員會。
徐光達大將當時是第四軍直屬炮兵營見習排長。他在寧都加入南昌起義部隊,任起義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五團十一連排長、代理連長。
以隱蔽身份協助南昌起義的大將是張雲逸。他當時任第四軍李漢魂二十五師的參謀長,根據組織要求,未暴露身份公開參加起義,卻做了兩件極為重要的工作。一件是說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讓共產黨人盧德銘出任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團長;該團未趕上參加南昌起義,遂轉入湖南,成為了秋收起義的主力,盧德銘本人還擔任了秋收起義部隊的總指揮。第二件是8月1日當天,在馬回嶺二十五師師部掩護七十三團團長周士第不被師長李漢魂扣留,使二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